词条 | 印象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印象主义Yinxiangzhuyi19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出现的极富革命性的绘画运动。1860年以后,一群三、四十年代出生的年轻革新者,在巴黎走到一起了。毕沙罗、塞尚、基约曼在修伊斯画院,莫奈、雷诺阿、巴齐依、西斯莱在格莱尔画室,相互邂逅。不久,他们走出画室,先后到枫丹白露森林、塞纳河口和滨临英法海峡的海岸,进行写生——这些地方,从1860年到1870年间,也就成了印象主义的摇篮。他们观察自然,观察波光粼粼的塞纳河水,从而找到了所谓色调分割、色彩闪烁的印象主义技法原则。1870年的战争,打断了他们的探索,小团体暂时四分五散了。这时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逃难到了伦敦,在那里他们看到了透纳和康斯太勃的作品,因而加速了印象主义理论和技术的形成。1872年以后,莫奈在阿尔让特依,毕沙罗在蓬图瓦兹,重新开始专心描绘外光下的风景。1874年,他们在巴黎的纳达尔摄影馆,举办了与官方展览迥异的“无名艺术家展览会”。参展的除莫奈、毕沙罗、西斯莱、塞尚、雷诺阿、基约曼之外,还有德加和莫里索。展览会引起轩然大波。一位名叫路易·勒卢瓦的美术记者,借莫奈发表的题为《日出·印象》(贝彩色图版)的作品,在报上写文章嘲讽他们是“印象派”。这个名称由此流传开来。少数好意的批评家如皮尔迪指出:这个团体的目标,在于表现丰富的外光和明确的最初感觉。迪朗蒂也在1876年发表的《新绘画》一书中,明快地分析了他们的手法特征,是“在反复的直观中,将太阳光依次分解为各种光线或要素,并将颜色‘摆’到画布上去,通过整体谐调,构成统一的效果”。1880年前后,印象派画家们的风格达到了最完美的表现。此后,由于每个画家的个性差异日益明显,最初的团体也就随之完全分裂了,1886年的印象派画展(前后共八届),成了他们最后一次展览会。印象派的艺术,如前所述,并不为当时的新闻媒介和一般观众所理解,然而莫奈等人所确立起的这种统一风格,表现了生活的欢欣,开拓了新的感受性,其形式意味蕴含着印象派运动极重要的历史意义,其影响不仅波及文学和音乐领域,而且带有国际性,从中培育出了像惠斯勒、蒙克、安梭尔、凡高等许多有独创性的大画家。 印象主义西方美术史一个重要画派。19世纪后半期形成于法国,1874年4月,在无名艺术家展览会上,莫奈的油画 《日出·印象》,标题被记者勒鲁瓦借用,嘲讽这次画展是 “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故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 (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画派的艺术家们,注意绘画中的外光研究和表现,摒弃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主张到室外,在阳光下,根据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作画,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出那种瞬间即逝的色彩。作品笔触简洁明了,爱用纯色,以此描绘自然万物在阳光下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光色。把表现身边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自己的课题,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反对当时已落入俗套、只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中寻找创作源泉、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在艺术史上完成了一次革命,是一般包括技法革命在内的美术思潮,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具有世界性意义。主要画家有马奈、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德加和莫里索等人。 印象主义西方美术史一个重要画派。19世纪后半期形成于法国,1874年4月,在无名艺术家展览会上,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标题被记者勒鲁瓦借用,嘲讽这次画展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故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 的启发下,画派的艺术家们,注意绘画中的外光研究和表现,摒弃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主张到室外,在阳光下,根据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作画,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出那种瞬间即逝的色彩。作品笔触简洁明了,爱用纯色,以此描绘自然万物在阳光下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光色。把表现身边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自己的课题,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反对当时已落入俗套、只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中寻找创作源泉、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在艺术史上完成了一次革命,是一般包括技法革命在内的美术思潮,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具有世界性意义。主要画家有马奈、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德加和莫里索等人。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文艺思潮。始于绘画,后来影响到文学、音乐和雕刻等领域。它是在唯美主义和自然主义基础上产生的。最初是由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巴黎画展中展出的一幅名为《日出印象》的画,拉开了印象派的序幕。继之在欧洲各国广为流传。该派画家的美学原则是,捕捉“瞬间的印象”,记录观察客观物体时产生的直接的感性印象,表现鲜明的色泽感,不注重事物的主题思想和它固有的形态特征,以自然主义表现手法描写细微琐碎的景物,创作手法上不求明晰,给人模糊不清的感觉。至于文学上的印象主义同样表现瞬间的印象或偶然产生的感觉,不强调作品的内容、主题、情节和严密完整的结构,不描写人物的心里活动,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他们的作品具有明显的颓废、绝望和神秘的倾向。印象主义基本上与自然主义同族,它们的哲学基础都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后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与象征主义、经验主义融为一体。这一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霍普特曼、李林克隆等,也包括法国自然主义作家龚古尔兄弟在内。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19世纪60—7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一个画派。在1874年该派的第一届画展上,批评家对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画进行了抨击和嘲笑,由此而得名“印象派”。该派画家注重艺术形式的“光”与“色”的表现,认为物体的色彩皆发源于光,在千变万化的光的支配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调子。他们主张到室外作画,从光的角度观察、表现色彩的瞬息变化,并强调画家的直接感受,一反16世纪以来的褐色调,使画面产生了丰富的色彩效果。这一色彩上的革新,对绘画技法的发展是一大贡献。该派的出现是对保守的学院派的极大冲击。但由于他们只追求光和色的形式美,而忽视了艺术的题材、情节及社会内容,自1874—1886年共举办了8次画展之后,无法维持下去而告终。代表画家有:马奈、德迦、雷诺阿、莫奈、毕沙罗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