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厄尔尼诺现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厄尔尼诺现象

位于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域中的秘鲁洋流水温反常升高,冷水上翻减弱,冷水中大量浮游生物不能到达表层,造成鱼类因饥荒而大量死亡,其腐烂气体能使船身变黑。同时食鱼海鸟因饥饿而大量死亡或迁徙,鸟粪减少,也间接影响农业。每次现象发生达数月之久。由于海温升高,伴随赤道辐合带在南美西岸异常南移,使干旱的秘鲁中北部和厄瓜多尔暴雨频繁,造成洪涝。该现象不仅对低纬度大气环流,甚至对全球气候的短期振动都具有重大影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于圣诞节前后,在西班牙文中厄尔尼诺(Elnino)原意为“圣婴”,故名。

厄尔尼诺现象Elnino phenomena

在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域的秘鲁洋流中,水温反常升高、鱼群大量死亡的现象。当这种现象出现时,少数年份的大范围水温可比常年偏高3~6℃。厄尔尼诺现象是海面信风的异常减弱,促使表层海水不易辐散,减少了冷水上翻,导致冷水中浮游生物不能升达海水表层,从而造成鱼类饥饿,并使以食鱼为生的海鸟也因饥饿而大量死亡。对渔业生产危害极大。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圣诞节前后,而"Elnino(厄尔尼诺)”一词,在西班牙语中,即为圣子——耶稣之意,故此得名。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大尺度的、复杂的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一般2~7年出现一次。它的出现,不仅给热带地区的气候带来急剧的变化,而且也给广大高、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带来显著影响。如中国东北地区夏季的低温和影响中国降水的副热带高压强度,都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密切联系。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 (EL NINO) 为西班牙语“圣婴” 即 “上帝之子” 的意思,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现象。
“厄尔尼诺” 的发源地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但是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由于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造成的鱼死鸟亡、海兽它迁、渔业减产事件。引起这一事件的是秘鲁寒流北部海区的一股自西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厄尔尼诺流。
热带海洋地区由于接受的太阳辐射比其他区域多,海水温度也相应较高。热带太平洋海域的赤道洋流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导致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当某种原因引起东南信风减弱时,这种局面就会发生逆转,海水向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这一反向流动的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它使得西太平洋温暖的海水迅速向东蔓延,逐步占据了包括厄瓜多尔、秘鲁沿岸的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当这种海水增暖现象达到一定程度、并持续数月之久时,就标志着 “厄尔尼诺” 现象出现了。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以来出现的“厄尔尼诺” 现象已有17次 (包括最新一轮1997—1998年的 “厄尔尼诺” 现象)。发生的季节并不固定,持续时间短的为半年,长的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致使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水升温最多达6—7℃,导致灾害频发,在全世界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厄尔尼诺” 现象的发生除了自然原因外,是否还同人类生产、生活行为有关系? 有的科学家从 “厄尔尼诺” 发生的周期逐渐缩短这一点推断,“厄尔尼诺” 的猖獗同地球温室效应加剧有关,从这一点看,是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助长了 “圣婴” 的作恶。
然而,人们在猖獗的 “厄尔尼诺” 面前并非束手无策。各国海洋及气象局对引起世纪性灾难的1997—1998年 “厄尔尼诺” 现象进行了及时的预报和预测,并对其行迹进行了监测,不断发出最新研究报告,使有关国家和地区作好防灾减灾工作成为可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