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历史唯心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历史唯心主义lishi weixinzhuyi亦称“历史唯心论”、“唯心史观”。同历史唯物主义相对立,用唯心主义观点看待社会历史现象的历史观。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思想动机、卓越人物的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即上帝;否认社会发展有其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历史唯心主义有两个主要派别:一派是用“绝对观念”、“世界理性”、超人意识等解释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这是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著名代表是德国的黑格尔。他认为“绝对观念”支配着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生活。另一派是用人的意识、精神解释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这是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德国的卡莱尔、中国的梁启超就是属于这一派。卡莱尔认为:“这些伟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历史唯心主义的这两个派别的实质相同,都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实际上都是用历史本身之外的因素解释历史。历史唯心主义一般代表剥削阶级的利益,是剥削阶级统治和奴役人民的工具,它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中仍占统治地位。 历史唯心主义又称“唯心史观”。同历史唯物主义相反。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英雄人物的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否认社会历史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鼓吹“天才”、“英雄”主宰历史、决定人类的命运。它在本质上代表着剥削阶级的利益。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它一直占据着社会历史领域研究的统治地位。虽然旧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提出过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但由于剥削阶级的局限性和生产规模的狭隘性,在总体上仍然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只有到了伴随大工业生产而出现无产阶级、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以后,才结束了它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统治地位。 历史唯心主义亦称“唯心史观”。把人类社会历史看做某种观念的逐步实现过程,即把某种精神力量看作社会历史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哲学学说。它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认为社会历史变化发展是由人的思想动机、个别英雄人物的意志或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推动的,亦即把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看做是最终原因。因此,它否认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否认阶级斗争规律。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史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一直占着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以及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打破了唯心史观的一统天下,并第一次把社会历史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