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组织情况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时期 1949年12月7日,皖北区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筹委会在合肥举行成立大会。皖北文联筹委会主任委员为戴岳(1949年12月—1952年1月)。
1950年,皖南区文联筹委会在芜湖成立。筹委会主任兼党组书记为钱丹辉(1950年9月—1952年1月)
1951年12月,皖北、皖南两个区文联筹委会合署办公,1952年初,成立了安徽省文联筹委会,主任、副主任为:
主任 副主任 | 戴岳(1952年1月-1954年12月) 陈登科(1952年1月-1954年12月) 缪文渭(1952年1月-1954年12月) |
1954年12月3日—9日,安徽省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合肥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安徽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省文联主席、副主席为:
主 席 | 戴岳(1954年12月-1960年1月) 赖少其(1959年4月-1960年2月) |
副主席 | 杨杰(1954年12月-1960年2月) 陈登科(1954年12月-1960年2月) 刘芳松(1958年12月-) 那沙(1958年-1960年2月) |
党组书记 | 戴岳(1955年2月-1957年12月) 范源(1957年11月-1959年1月) 赖少其(1959年4月-1960年2月) |
1960年2月20日,安徽省第二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决定将安徽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改为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文联主席、副主席为:
主 席 副主席 | 赖少其(1960年2月-1966年5月) 钱丹辉(1960年2月-1966年5月) 陈登科(1960年2月-1978年5月) 那沙(1960年2月-1978年5月) 余耘(1960年2月-1978年5月) 张恺帆(1960年-1962年) 刘秀山(1965年-1971年) |
党组书记 | 赖少其(1960年2月-1961年5月) 郭城(1961年5月-) |
副书记 | 那沙(1963年-1984年) |
“文化大革命”时期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机构一度被取消。党组书记:江声(1966年5月—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7年9月,省委决定恢复省文联。1978年5月,全省文艺工作者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代行代表大会职能。省文联主席、副主席为:
主 席 副主席 | 赖少其(1978年5月-1985年11月) 陈登科(1978年5月-1992年7月) 那沙(1978年5月-1992年7月) 余耘(1978年5月-1992年7月) 张锲(1984年-) 鲁彦周(1984年-1992年7月) |
党组书记 | 冯林(1977年9月-1978年2月) 赖少其(1978年7月-1984年) |
副书记 | 陈登科(1978年9月-1984年) 那沙(1978年9月-1984年) 朱泽(1978年9月-1984年) 王祚提(1984年-1987年) |
1987年—1990年3月,省委决定,省文联成立临时领导小组,组长:苏中。副组长:王影、王善忠。成员:严阵、鲍加。
1990年4月,省委决定成立省文联党组:
党组书记 党组成员 | 沈培新(1990年3月-1993年3月) 柏龙驹(1990年4月-) 胡晓秋(1990年4月-) |
省第三届文艺工作代表会于1992年7月8日—10日在合肥召开。本届委员133人,会议选举产生了主席、副主席。
主 席 沈培新
副主席
(以姓氏笔划为序)兰天、刘天明、刘永璜、刘崇庆、严阵、陈发仁、柏龙驹、贾梦雷、袁廉民、崔莫愁、董振亚、鲍加。
党组书记
刘景龙
第三届省文代会后省委决定成立省文联书记处,主持日常工作。
书记处第一书记 | 沈培新(1992年7月-1993年 3月) 刘景龙(1993年3月-) |
书记处书记 | 柏龙驹(1992年7月-) 胡晓秋(1992年7月-) 王体效(1993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