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厘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21 厘金

清代赋税的一种。主要在水陆交通要道设关卡,对运销商品征1%的税款,因1%为一厘,故称厘金。清咸丰三年(1853),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筹措军饷而增设。初在江浙一带推行。1857年,命全国各地一律照行。厘金本是清政府临时性的筹款,不算正税,但太平天国军失败后,并未撤销,一直延续达50—60年之久,至1931年始裁撤厘金,代之以统税和营业税。


056 厘金

清政府开征的一种商品通过税。咸丰三年(1853)秋,帮办江北大营军务大臣雷以諴,采纳幕僚钱江的建议,在扬州仙女庙、邵伯、宜陵等镇设厘金所,劝谕米行捐厘助饷。半年中收款2万贯,于是进而扩及日用百货。由于税率为值百抽一,百分之一为厘,故称厘捐,后称厘金。咸丰四年部分省份仿行,几年后遍及全国。厘金的征收范围广,凡过境商品皆征,“只鸡尺布,并计起捐”;名目繁多,有坐厘、行厘、统税、统捐、产销税、铁路捐等等;局卡林立,重复征收,货物逢关抽税,遇卡完厘;税率不一,原订从价1%,后达3%,有些超5%。加之税吏贪污中饱,私征勒索,成为清末的一大弊政。厘金本是临时性筹款,但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并未撤销,继续实行达五六十年之久。1931年裁撤,开征统税及营业税。

厘金

原为1853年清政府为了筹措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经费和解决财政困难而创办的一种税收,后成为清政府和历届政府的经常性税收。至1930年,国民党政府才宣布取消。其中一种叫“行厘”,又称“活厘”,抽之于行商,为通过税性质;一种是“坐厘”,又称“板厘”,抽之于坐商,属交易税性质。它的主要部分为通过厘金,货物通过厘捐关卡,每次按物价的1%征收。由于关卡林立,重复征收,是一大苛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