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原型批评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原型批评

又称“神话批评”。当代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陆续发表的巨著《金枝》和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对原型批评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原型”即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被认为是民族经验、情感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类型或模式,以神话或图腾崇拜的方式被人们无意识地理解和传递着。神话、寓言等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这种原型的具体表现。原型批评旨在寻找隐藏于文学作品中的神话模式,在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中揭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一些基本的文化形态。1957年加拿大文学理论家N.弗莱发表的《批评的解剖》一书,被认为是原型批评的代表作之一。

原型批评

原型(Archetype)说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创立的一种理论。他认为,人类祖先的经验不断以“原始意象”的形式在种族的心灵上反复出现,这种积淀下来并沿传下去的原始意象就是“原型”。换句话说,原型是“我们祖先的无数典型经验所公式化了的结果”,是“无数同类经验在心灵上的积淀物”(《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艺术的关系》)。由于荣格的原型说有先验性质,无法用实验等科学方法加以证实,后来加拿大学者弗赖伊(Northrop Frye)对它作了修正。他的《批评的解剖》一书,对原型批评(西方当代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之一)的形成贡献很大。他认为“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就是原型。他还像荣格那样,特别重视神话对于原型的重要意义:“它给宗教仪式以原型的意义,给神的传谕以原型的叙述。因而神话就成了原型……。”
台湾旅日学者王孝廉在《死与再生》(载于《古典文学》第七集上册)一文中,即以原型说对中国古代神话和时间观念做了透视。他说,在创世神话中,有一种“原型回归”神话,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其结构通常是:
(1) 神话乐园(原始的宇宙秩序);
(2)乐园破坏(人类的叛神,诸神的斗争,宇宙洪水等历劫的过程,也就是失乐园);
(3)乐园重建(恢复宇宙原初的秩序,原型回归)。
其中心母题不外是下列内容:
(1)天地开辟;
(2)神造人类、万物;
(3)宇宙洪水;
(4)全人类和万物灭绝,唯有两人得救,他们通常是兄妹或姐弟(超自然神灵的选民);
(5)近亲交配(再生人类的神婚行为);
(6)宇宙秩序复旧,圆形循环完成。
《淮南子》记载了这样的神话。《天文》篇说水神共工怒不周之山,破坏了宇宙原有的秩序,使得“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览冥》篇是说女娲炼石补天,重建宇宙秩序。值得注意的是,原始母神女娲之补天、理水,并非创新,而是恢复还原工作,正如司马贞《补史记》所说,经过女娲努力,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此外,李冗《独异志》中也有女祸与其兄通过神婚创生人类的记载。
论者认为,这种“原型回归”神话与古代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时间观有密切关系。初民看到四季变化、日月运行、河水盈,农事活动等等很有规律性,自然产生了循环的时间观,也与不死与再生的信仰联系了起來。“原型回归”神话这种“原始”、“历劫”、“回归”的结构,也是一些古典小说借以展开情节的框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