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参与管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参与管理canyu guanli通过一些制度让组织中的非领导成员有机会对组织的决策,计划和工作进程发表意见和建议,从而改进和加强对组织和组织工作的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和归属感。这是按照行为科学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管理制度。国外工业企业管理中发展出多种参与管理的形式,如合理化建议制、目标管理制度、自我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小组制度、吸收工人参加董事会和监事会、职工入股共同管理制度、职工协调会议制度、由职工代表和经理人员代表组成的生产委员会制度等。毛泽东1959年曾在总结鞍钢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的管理制度,是一种全面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参与管理模式。我国学校中所建立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也是群众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参与管理广义指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的原则。狭义指允许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工作程序和计划的设定,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发表意见的一种管理技术。是管理民主化的必然结果和发挥人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参与管理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中某些决策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梅约(E.Mayo)20世纪30年代提出。它能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改善上下级关系等。现已成为许多西方企业大力采用的制度,并发展出多种形式。参见“行政学”中的“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participative management企业中由职工参加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1920年德国国会通过了《企业委员会法》和《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法》,首先实行参与管理,以后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企业中也仿效推行,其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主要有:职工代表直接参加企业的董事会或监事会,参与企业的决策和领导;通过工会提名选出的工厂委员会或企业委员会,参与企业管理,通过劳资双方代表组成的协议机构商讨企业经营管理问题;通过各种会议形式或制度听取职工意见,如职工代表咨询会议制度,初级董事会议制度,职工建议制度等;此外还有目标管理、质量管理小组等。实行参与管理,对于调节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