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参军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参军戏又称弄参军,唐宋时的一种滑稽表演。源于秦汉时的俳优,具体形成时间有东汉、后赵、唐等诸说。初仅是一个节目,讥谏贪官。贪官有二说,一为东汉馆陶令石躭,一为后赵时参军周延。唐时,成为固定的两个角色,被戏弄取笑的称参军,戏弄取笑人的称苍鹘。开元年间,张野狐、黄幡绰、李可及等均善演参军戏。该戏的表演最初只有对白和动作,用以讽刺朝政和社会现象,引人发笑,后逐渐增添了唱和舞蹈。肃宗时,始有女优参加表演。穆宗时,参军戏女艺人刘采春善唱《罗唝曲》,辞有百余首之多,时称“陆参军”。唐末,发展成多人演出,称杂剧。至宋,有了固定的五个脚色名: 戏头(末泥)、引戏(装旦)、副净(即参军)、副末(即苍鹘)、装孤。 参军戏唐代宫廷“百戏”之一种,原称“弄参军”。据《太平御览》引 《赵书》,后赵石勒参军周延,为馆陶令,因贪污官绢数万匹下狱。后宥免其罪,每逢大会,令穿着介帻,黄绢单衣,命俳优戏弄辱之。优人问: “你是什么官在我们当中。”答曰:“本为馆陶令” ……以此调谑为乐。初只作为一种惩罚,后发展成为表演形式的节目。至唐时,已成固定格式的熟套,以一人充参军,装痴作聋地任俳优去调笑。因而“参军”这一官名,也变成了戏中角色的称谓,当作嘲笑戏弄的对象被搬上舞台。唐时确定主要角色为参军、苍鹘两人,演出时由两人共同表演滑稽的对话或动作,引人发笑。“此曰杨花初似雪,女儿弦管弄参军”。此时已有女优参加“参军戏” 的表演。 参军戏又名“弄参军”。唐宋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其具体形成时期有始自东汉、后赵、唐等说。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诙谐表演,用以讽刺朝政或社会现象。唐时已有女演员参加表演。到晚唐、五代时,参军戏改称“杂剧”,角色有所增加。 参军戏戏曲名词。原名“弄参军”,是流行于唐宋时期的一种表演形式。系由774年所出现的俳优表演发展而来。最初为一个节目名,由参军、苍鹘2个演员进行滑稽对话或动作,引人发笑,讽刺朝政及社会现象,后发展为表演形式。宋时称作“杂剧”,角色有所增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