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参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参将官名。明代置。清代沿置。统兵官。位次总兵、副总兵。清代绿营兵的统兵官,位次副将,掌理军务。此外明清两代的漕运官所辖武官有参将,主防守巡逻。清河道总督所辖武官也有参将,掌管调遣河工、守汛、防险等事务。《明史·兵志》: “五军营: 大将1员,统军10000,总主3营副、参、游击、佐击及坐营等官; 副将2员,各统军7000; 左右前后参将4员,各6000……”《清史稿·职官志》: “扎兰章京。〔一、二等即参将,三等游击〕。〔顺治四年 (公元1647年)改扎兰章京为阿达哈哈番,三等称外卫副同知,二等称外卫指挥同知俱从三品,一等称外卫指挥副使,再一拖沙喇哈番称外卫都指挥使,俱正二品〕。” 参将官职名。明制,分守各地的在总兵官之下的将领为参将。清制,次于副将一级的将领为参将,正三品武官。参将中,为提督及巡抚总理营务者称提标中军参将或抚标中军参将。 参将官名。明代置于守边的总兵、副总兵下,无定员。清代置于绿营兵中,位次于副将,统本营军务。京师巡捕五营亦设有参将。又漕运官与河道官所辖武职均有参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