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反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反语fanyu修辞学术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辞格,叫做反语。 反语Fanyu修辞格之一,即故意说反话,说的内容与真正要表达的意思矛盾。使用反语,可以引起阅读的注意,加强语言的力量。反语一般用于讽刺,或者用来造成幽默。具体使用时,有两种方法:❶用词语的反义关系构成反语,例如:“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 反语辞格之一,又称“反说”“反话”“反辞”“倒辞”“倒反”。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反语具有幽默有趣或辛辣讽刺的修辞效果,在一定语境中,反语比正面直说更为有力。反语通常分为两类:(1)风趣性反语。表示深沉、幽默而无嘲弄讽刺意味的反语,有人称作愉快的反语,前人也称“倒辞”。如:“咱们福都享受了,这回该分给咱两亩地,叫咱受受苦吧。咱这个老光棍,还清闲自在了几十年,要是再分给一个老婆,叫咱也受受女人的罪才更好呢。”(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翻身长工的一段话,过去“福都享够了”其实是“苦受够了”,而现在分两亩地“受受苦”,却是“享享福”,而“受受女人的罪才更好呢”,是指能娶妻成家,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就更好了。这些正话反说,显得风趣幽默。(2)讽刺性反语。含有讽刺嘲弄意味的反语。这类反语最多,如:“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罚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例中的“伟绩”就是“血债”,“武功”就是“罪恶”,褒词贬用,含有强烈的批判色彩。运用反语要注意分清对象,不可滥用;为了使反语意思明确,可以结合本意一齐说,在书面上也可以加引号以区别于正面论述。 反语修辞格的一种。就是说反话:或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以达到讽刺、嘲弄或幽默、风趣的效果。如“假若当时我已经能够记事儿,我必会把联军的罪行写得更具体、更‘伟大’、更‘文明’。”“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反语用与本意恰恰相反的词句来表达本意的修辞方法,可以用正面的语言表达反面的意思,也可以用反面的语言表达正面的意思。用反语有时可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亲昵;但多数情况下,反语用于讽刺、批判、揭露,使表达更具有辛辣、幽默感,加深印象,引起注意,增强文章的战斗性,产生特殊效果。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反语比正面的论述更有力。例如:“如果他们要打,就把他们彻底消灭。事情就是这样,他们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反语即“说反(意的)话”。指所说的语意与实际要表达的相反,以此可获得一种讽刺、批评或表示不满的表意效果。又称“倒反”。例如宋袁褧《枫窗小牍》(上):“宣和(宋徽宗时期)中有反语云:寇莱公(即寇淮)之知人则哲,王子明(即王元彻)之将顺其美,包孝肃(即包拯)之饮人以和,王介甫(即王安石)之不言所利。”反语运用得当,能使文章突出人物或事物的某些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表达一些深层的复杂心情。例如唐柳宗元《愚溪诗序》:“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文中说“今天我身逢政治清明的时代而作了与事理相违背的事,所以蠢笨的人中没有谁比我更笨的了”。结合前句“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而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用反语来抨击当政者美丑不分、智愚颠倒的不平心情是十分清楚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