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叟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一作 “傁”,又有“賨叟”、“氐叟”、“青叟”等名。汉至六朝时,叟人活动于今甘肃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东部和贵州西部等地区。史书中关于“叟” 的记载颇多。《后汉书·刘焉传》:“兴平元年,征西将军马腾与范谋诛李催,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李贤注曰:“汉世谓蜀为叟。”东汉至西晋年间,在僰人居住的滇池及滇东地区出现有大量“叟”人。《华阳国志》记载与“滇”同姓的“劳浸、靡莫数犯使者吏卒”一事称为“叟反”,确认秦汉的僰人亦即汉晋南中的叟人。汉晋时期,西南夷地区出现了夷帅和大姓两大政治势力。夷帅是由西南夷中数十百个君长、侯、王发展而来,拥有一定的实力。蜀汉建国后不久,南中“叟帅”、“大姓”煽动叟人反蜀,后为诸葛亮派兵平定。蜀汉设云南郡于洱海地区。此后,叟人聚居的曲靖即取代滇池成了南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今的白族,即是秦汉以来主要分布在云南腹地平坝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称为“滇”、“滇僰”、“叟”、“爨”、“白蛮”等名称的族体同化了宋代以前外来汉族而形成的。 叟古族名。又称 “搜”。汉至六朝时今四川西部、云南、贵州、甘肃部分地区有叟人分布。支系繁多,称蜀叟、賨叟、青叟、苏祈叟、越巂叟等。先秦时的 “渠搜”,属氐羌系。西汉文献中通作“巂”。服饰特点为曲发、木耳、环铁、裹结。无大侯王。三国魏晋时曾与蜀国时战时和。魏、蜀征募为兵,战有勇,号称 “叟兵”。与今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族、白族等有族源关系。 叟亦作“搜”。汉至六朝时对分布在今甘肃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东部和贵州西部等地部分少数民族的泛称。见于《华阳国志》。有*蜀叟、賨叟、青叟、*苏祈叟、*越巂叟等。与昆明夷并称为“夷人”的“小种”和“大种”。先秦时即有出自氐羌系统的“渠搜”,与此或有渊源关系。西汉记载中通作“巂”,乃同名异写。服饰特点是曲头、木耳、环铁、裹结。无大侯王。三国魏晋时在南中地区活动频繁。为三国蜀相诸葛亮平定南中的主要对象。被魏、蜀征募为兵者,作战英勇,号称“叟兵”。与今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白族等有族属关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