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口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口技

一种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表演。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春秋战国时,口技就被用于政治斗争中了。当时四君子之一的齐国孟尝君出使入秦,被扣留,幸亏他手下有擅学狗叫的门客,瞒过卫士,从库房中偷出狐裘献给秦王宠姬,才被释放;又靠一位会学鸡叫的门客,骗开了函谷关城门,成功地脱困逃回本国。到宋代口技有了重大发展,大致形成了学象声——摹拟各种声音,学乡谈——摹拟各地方音两类。徽宗赵佶生日时上演的百戏之中,就有口技表演,艺人仿效百禽鸣叫,半空和鸣,似鸾凤翔集。南宋时还有了专门训练口技艺人的组织,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就有“小女童象生叫声社”。明代称口技为象声,技艺高超者可以一桌一椅一抚尺一扇,而模仿出失火、哭叫、泼水、房倒等种种嘈杂混乱之声。清代口技表演的范围更为广泛,出现了不少著名艺人,如乾隆时北京的“百鸟张”、“画眉张”,学各种鸟叫的技艺纯熟精湛,几可乱真;扬州的郭猫儿,能以口技表现一家人昼夜的生活,犬吠、鼻鼾、吵骂、宰猪等声音都活灵活现。

口技

杂技节目。演员用口腔发声模仿虫、鸟、兽、器械的声音和某些人类生活活动的声音的一种技巧。

《口技》

清林嗣环撰。节自《秋声诗自序》。口技是中国的传统技艺,而这篇载记清初京中口技的文字尤为奇绝动人。众宾宴集,静听屏后的艺人出技发声,先是犬吠,妇人的伸欠,丈夫的呓语,又有乳儿的惊啼,一个人家中夜的生活小景,直如静池春水,波纹渐生。然后是丈夫起溺,妇人抱儿起溺,床上的大儿醒啼,于是床声、溺声、拍儿叱儿声一齐凑发,旋又渐次止息。一个家庭的夜生活如此的形象、真切,已是波澜起伏,足令听者咋舌。而这之后的突然火起,千百人呼,千百儿哭,千百犬吠,风声,火爆声,崩倒声,求救声,曳屋声,抢夺声,泼水声,万千齐作,更如骇浪惊涛,裂岸崩石,使人骇极欲绝。惊人的效果,赖于作者文字的传写。作者记载的是一种以口传声的技艺,但却不满足于仅仅写记一个“听”字,而是极力地写“状”摹“情”,通过视觉形象的描绘来调动读者丰富的想象,通过情势的铺写来渲染紧张迅疾的气氛,以引起读者心中的共鸣。林嗣环是一位善画声者。不仅绘声,而且绘形、绘势,可以说是这篇散文成功的要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