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口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口语kouyu

语言交际的方法或方式之一,是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形式,因此又可以叫做“口头语”。
口语是人类语言的基本形态。人类在产生文字以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仅存在一种语言交际的方式或方法,这就是口耳相传的口语。口语在一般情况下,它的物质外壳就是一种音波,一发即逝。只是到了近代发明了录音设备,在特别需要的时候才把它录制在磁带或胶片上。一个社会不能没有口语,没有口语这个社会就不会存在。它和书面语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彼此关系密切。这两种表现形式,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口语是第一性的。口语是书面语赖以产生的基础,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如果没有口语,任何一个语言的书面语都是不可能产生的。
书面语一般是经过文字的加工和提炼过的,因为书写者有充分的时间组织和修改,所以它比口语更准确、更规范、更固定,同时也没有口语交际中的过多的重复、省略、断续变化及填补间隙的插入成分。但它毕竟不是面对面的交际,通常表达不出言语的全部特征。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它可以表现出言语的重音、语调、停顿、断续变化和说话者个人的语音特色及说话的感染力,还可以利用身姿、手势、面部表情等辅助性手段来弥补口语交际的不足和表达一些特殊的态度及感情。
因为口语不象书面语那么完整、严谨、规范、精密,它总会与书面语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会距离很大。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口语比书面语的变化速度快。口语是活在人们口头上的音波,它随时随地都处于变动之中;书面语则是刻写在某种实物上的,便于长久保存,有一定的稳固性。二是因为语言使用者都掌握口语,并不一定都能掌握书面语。掌握书面语的人越少,口语与书面语的脱节越严重。但一种现存的语言,口语与书面语演变的总趋势是逐渐接近和统一,从而达到表达形式一致的目的。
书面语一般都是标准语,口语可以是标准语,也可以是方言。至于利用口语进行书面对话或朗读,则比较接近书面语。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口语总是不断地接受书面语的积极影响,从而更加生动、丰富。

口语kouyu


❶狭义:语言变体的一种。人们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借助各种辅助手段进行交际的口头语言。通常具有非正式讲话的风格特点。所谓辅助手段是指说话的高低快慢变化,各种特殊的语调、手势、表情及说话时的情景等等。使用口语往往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因此,口语用词范围往往比较狭窄、且有某些特殊词语,句子比较简短,结构比较简单、松散,甚至出现重复、脱节、颠倒、补说等现象。口语是人类语言的基本形式。在有文字之前,只有口语,没有书面语。有了文字之后,书面语也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因此,和书面语相比,口语是第一性的,是最生动、最有活力的语言形式。
❷广义:凡是用声音表达、供人听而不是供人看的语言形式都是口语。这不仅包括狭义的口语,同时也包括演说、报告、讲课等通常具有正式讲话风格的语言。这种正式讲话实际上往往是口头形式的书面语,不同的是它也可以采用狭义口语所使用的各种辅助手段。因此,严格说口语和书面语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口语和书面语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而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现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都在日益规范和高度发展。

口语Kouyu

又称口头语,指人们口头上进行交际所使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口语产生于书面语之前,是语言存在的唯一形式。现在有些原始部落没有文字,没有书面语,只有口语。口语和书面语不是平行发展的,口语为第一性,书面语为第二性,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现在,口语和书面语有交叉现象,书面语通过口语来表达,如老师的讲课,电台的广播等;口语也通过书成形式表达出来,如相声、民间文学,等等。口语比较随意只要求表达所需的内容,不一定讲究表达的形式。如口语“打扫清洁卫生”,“接站”(到车站接人)等,在书面语中就不能使用。还有,口语可以随意重复。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具有如下特点:一、口语的变化较快,不断出现新的词语。比较典型的是汉语的口语。最早的书面语与口语是相一致的,书面语大都是口语的记录,这在先秦时代比较明显。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典章制度的变化,人们风俗习惯的改变,口语发生了变化,而书面语相对变化很小,这样下去,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口语。在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显示清高,看不起“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故意用区别于口语的词语、典故,使口语与书面语的差距越拉越大。如“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代表口语的“白话”较之代表书面语的“文言”差别是很大的。二、口语比较粗糙。含有不准确、不规范,甚至多余的成分。这主要是人们在口头交际中是直接进行的,来不及逐字逐句推敲。

口语

是指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新鲜活泼、丰富生动的口头语言。语言是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的要素之 一。口语是在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一种通俗的口头语言。口语是文学语言的基础和源泉,在文学创作中,根据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的需要,适当地运用富有特色的口语,对于塑造人物形象与突出主题思想都是有促进作用的。恰当自如地运用口语,能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是一些反映百姓生活的文学作品,由于恰当地运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语言进行创作,其作品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样就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进而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应,因此,学习、研究、提炼、加工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从中吸取营养,是使文学语言具有鲜明性、生动性、纯洁性和富于表现力的重要途径。

口语

又称“口头语”。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是书面语的基础和源泉,特点是规则限制较宽。

口语

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而称。口语在文字产生以前是语言存在的唯一形式。文字产生以后,又与书面语有一定差别,如古代的“文言”与口语差别很大,今天的“白话”虽然接近口语,但仍不完全一致。口语比书面语灵活简短,但不及书面语严整。口语与书面语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