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乐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乐器我国古代民族乐器。我国的古乐器,源远流长,既有古代先人流传下来的华夏乐器,也有历代传入经过融合改造的异国乐器,还有奇异多姿的民间乐器。如把质地细腻的石犁铧片挂起来敲打的磬,用陶土做成有孔的空心圆坨吹奏的埙,把兽皮蒙在空心木头上击打的鼓,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古老乐器。在殷商奴隶社会时期、已有“钟、磬、陶埙、石埙、骨埙、铜鼓、铃、铎、饶、缶、鼗、龠、和 (小笙)、言 (大箫)等10余种乐器。到了周朝,见于记载的乐器约有七十余种。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青铜编钟、石编磬和鼓、琴、瑟、笙、排箫、竹笛等乐器。宋玉的 《笛赋》中所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今日之笛已非常相像。《战国策·齐策》中云:“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当时,琴已成为重要的独奏乐器。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西域各国丰富多采的音乐、歌舞和乐器。这期间出现了箜篌、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筚篥、方响、锣、钹、星、羯鼓、腰鼓、达卜等。到了唐代,不但出现了用竹片拉弦的轧筝和奚琴,而且弹弦乐器极为盛行。当时的燕乐中,琵琶已成为主奏乐器。据《乐府杂录》所载,唐时的乐器约有三百种。唐以后的近千年里,随着歌舞音乐的成熟,说唱音乐的兴起和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出现了三弦、二胡、板胡、京胡、坠胡、云锣等乐器,并传入了唢呐和扬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