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经济思想
希腊是西方古代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经济思想是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思想。这种经济思想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其中的某些经济思想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色诺芬的经济思想、柏拉图的经济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1)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色诺芬 (约公元前430—前355) 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在经济方面的著作有《经济论》 和 《雅典的收入》。色诺芬是自然经济的拥护者,反对雅典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其经济思想主要包括:
❶财富问题。色诺芬认为凡是对人们有用的东西都是财富。在他看来,财富就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指价值,因为他还认为,卖掉对自己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而得到的货币,对于不会使用货币的人来说,也不是财富。由此可见,色诺芬认识到了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属性,但他的着眼点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因此他没有也不可能进一步分析交换价值,更不可能由此而引出价值。
❷价格和供求问题。色诺芬认识到供求变动对价格所产生的影响,也意识到了由于供求变动而产生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但他没有也不可能对这些现象作出科学的解答。
❸产业问题。色诺芬推崇农业而轻视手工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最重要的职业,而手工业是一种粗俗的技艺,希腊公民不应从事这一行业,而应让奴隶或外邦人去做这类工作。
❹货币问题。色诺芬认为货币首先是购买手段,其次,货币也是一种贮藏手段。总之,色诺芬的经济思想多为实际经济生活的直观反映,偏重于经济的管理方面,与柏拉图的经济思想正好相反。
(2)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柏拉图 (公元前427—前347) 也是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其与经济有关的著作主要是 《理想国》 和 《法律论》。柏拉图在论述他设想的理想国的国家组织与结构时,较为系统地阐发了自己的经济观点:
❶分工理论。柏拉图认为人有各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必须通过许多人的供给方能满足。为了解决个人需要和个人能力之间的冲突,于是便出现了分工。他还认为,农业是一国的基础,但除农业外,市场上还需要手工业者、商人和店员等,一个人最终从事哪项工作,取决于他的先天禀赋。柏拉图利用他的分工理论,力图证明有些人生来适合作统治者,另外一些人生来就只能从事手工业和农业。
❷理想国家。柏拉图根据他的分工理论,勾画出他的理想国家。在他的理想国中,人分为三个等级: 最低等级由手工业者、商人、农民构成,他们没有参与国政的能力; 第二等级是战士,他们不从事任何经济活动,和平时强身健体,战时保卫国家; 理想国的最高等级是哲学家,他们有理智、有思想,其职责是统治和管理国家。在这个理想国中,由于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因而没有列入国家组成的阶层之内。
❸公有财产问题。柏拉图认为财富和贫穷各有弊端,因此,上等阶层的哲学家和战士不应拥有财产,甚至不应该拥有他人不得出入的妻室,即实行共妻共子。因为私人感情会妨碍公共精神的建立,只有消灭财产私有制,消灭家庭,才能最终消除争端,使国家永久和平。
❹货币问题。柏拉图认为货币是为日常交换服务的,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但他反对色诺芬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思想。
(3)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前322) 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的思想却大大超过了柏拉图。他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 《政治论》 和 《伦理学》 两部著作中。
❶亚里士多德把社会财富分为两种: 作为有用物的财富和作为货币积累的财富,与此相适应,又有两种科学: 经济和货值,前者研究如何获得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后者研究如何获得货币。物品有两种使用方法,既可以用来满足人们的自然需要,也可以用来交换货币。亚里士多德明确将物品的使用和交换两种用途区别开来,并进而提出了有限度的使用是自然的、无限度的交换是违反自然的观点,这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❷亚里士多德还从发展的观点考察了当时的商品货币关系,指出了简单商品流通和以增加货币财富为目的的商业之间的区别。他认为,交换是以物物交换开始的,进而过渡到零售商业——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又过渡到大商业——以获得更多货币为目的的交换。这种以获得更多货币为目的的大商业是无限度的,因而是反自然的。
❸在对货币的见解上,亚里士多德远比色诺芬和柏拉图深刻地论证了货币——这种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如何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同时对货币的基本职能也有所认识。
❹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不同,他赞成拥有私人财产,反对对私人财产的数量进行限制。他认为,私有财产从发展、和平、满足、实践和慈善等五个方面看,均优于公共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