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柏用古柏衬托主体建筑,以造成祭祀的环境气氛,是传统礼制建筑的重要处理手法。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已有,《诗·殷武》 中 “陡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即是赞美柏木的高大郁茂。全篇颂扬武丁消灭祸乱,导致中兴,人们采景山上的松柏为之建造宗庙,岁时祭祀,带有永思、追远之义。至汉代,皇室贵族的陵墓多用“黄肠题凑”,“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日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三国时苏林释)。迄明清,凡宗祠、坛庙等礼制建筑,皆是古柏成荫,愈显庄严肃穆。如北京社稷坛共有六百多棵古柏,其中石坊北面有七棵古柏一字排开,树龄在千年以上,系辽代种植。其余古柏多是明初筑坛时所树,树龄都在五百年左右。(朱启龄《中央公园记》)。北京孔庙院内一株古柏,树龄达六百多年,相传明代宦官魏忠贤来到此树下时,被落下的柏枝打中,人们认为是惩罚罪臣,后人称之为“除奸柏”。 古柏侧柏是甘肃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树龄最高的古树资源之一,著名的有以下几处:1天水“南山古柏”。天水南郭寺(又称南山寺)大雄宝殿西侧一株侧柏,称南山古柏,为秦川八景之一。1990年“北方古树复壮会议”测算树龄2 300年。(2)天水演营寺古柏。寺内4株侧柏,最大一株高17米,胸围680厘米,冠幅13×14米,枝条下垂,宛若碧盖。树龄1 200年以上。(3) 天水玉泉观古柏。玉泉观三清宫一株侧柏高19米,胸围450厘米,冠幅8×10米,树龄900余年; 玉泉观西侧土崖上有许多盘根于半壁的古侧柏,其中一株高13米,胸围229厘米,两条根垂直入土外露1米, 3条根从根茎基部向上扎入崖中, 外露4米, 3根扭曲交错如辫, 人称 “辫柏”,树龄450余年。(4)天水渗金寺古柏。马跑泉渗金寺原名晒金寺,传说唐玄藏取经路过秦川,渡渭水浸湿了经卷,曾在此晒经。古柏高22米,胸围445厘米, 冠幅20×22米。该树为宋代所植, 树龄850余年。(5)天水伏羲庙 “八卦柏”。相传原有古柏64株,按八卦六十四方位栽植。现存35株,最大一株高18米,胸围420厘米, 树龄600余年。(6)徽县伏镇古柏。伏镇中坝路旁一株古柏,相传为三国蜀相诸葛亮率军北征时所植的标记物,树高15米,胸围800厘米, 冠幅10.8×16米。(7) 古灵台侧柏。灵台县古灵台为商代末期建筑,所植侧柏称千年古柏,树高26米, 胸围430厘米, 冠幅12.4×13米。(8)秦安文庙古柏。现存9株,殿前所存一株高17米,基围690厘米,宋代栽植。(9)武威文庙古柏。武威文庙始建于元代,素有“陇右学宫之冠”美称。文庙大成殿前有8株古侧柏,平均树高10米,胸围210厘米,纵看冠冠衔接,横观株株对峙,若8位弟子列于门前聆听教诲, 树龄500余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