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琴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在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琴台始建于北宋,是为纪念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修建。琴台门额上的“琴台”二字,据说是其时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后来琴台屡毁屡建,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又一次重建。琴台主体堂前的汉白玉方形石台相传就是伯牙抚琴处。

古琴台

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侧畔。相传春秋时俞伯牙在此鼓琴,钟子期聆音知其志在高山流水,遂为知交,后钟子期亡故,伯牙感知音难得,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筑此台以为纪念,又名伯牙台。据记载,台始建于北宋之前,清嘉庆年间重修,复颓败。1955年修复,1981年又修葺一新。前面是彩釉瓦顶门厅,门额书“古琴台”三字。后为甬道,过清道光帝所题“印心石屋”照壁,至“琴台碑廊”。廊内存有《汉上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等碑刻,其中有清代岭南书法家宋湘束竹叶蘸墨所书《琴台题壁诗》。碑廊门额“琴台”二字,相传为北宋书家米芾手笔。正厅为一单檐歇山顶式前加抱厦殿宇式建筑,金碧辉煌,高大宏敞,檐下匾额“高山流水”四字,系宋湘题写。正厅前有汉白玉所筑方形石台,传为伯牙抚琴遗址,中央立有方碑,四周环以石栏,饰以浮雕,镌刻十分生动。后瞰月湖,波光摇曳,令人意远。

古琴台

又名伯牙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的工人文化宫内。“俞伯牙抚琴遇知音”典即出于此,为今仅存三处音乐文化古迹之一(另两处为湖南开封禹王台的“古吹台”、四川邛峡县文君园的“抚琴台”)。相传春秋战国时楚人俞伯牙善鼓琴,常奏“高山流水”,唯钟子期能解其意,赞曰:“巍巍乎若泰山,荡荡乎若江河”,遂引为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难遇,毅然碎琴断弦,终身不复鼓琴。北宋时筑台以传颂知音情谊。清嘉庆年间重建,后颓败。现存建筑为建国后复修。占地15亩,绿地水池,花坛假山,亭台廊馆,参错多姿。主体建筑殿堂檐下,高悬“高山流水”匾额,堂前汉白玉方台,立一方碑,上书“琴台”二字,传为伯牙鼓琴遗址。台周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浮雕。草坪上的“俞伯牙抚琴遇知音”雕塑,给人以无尽遐想。庭院内还有“印心石屋”壁照、碑廊,存有不少精美碑刻,尤以清代书法家宋湘竹叶草书《琴台题壁诗》最为奇绝,誉为“竹叶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