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镜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镜记

传奇小说。隋唐间王度撰。一卷。王度又作王凝,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和初唐诗人王绩之兄。大业初官御史,转著作郎、诏撰国史,曾任芮城令。小说写一面宝镜,传托黄帝所造,历代相传,辗转为王度所有,能治妖显灵,驱邪治病,每行果验。充满神怪色彩和道教气味,并有浓重的宿命论观点,如认为“天命”不可违抗,疠疫流行是“百姓有罪,天与之疾”,宝镜虽能祛病,但不可“反天救物”。对隋末社会动乱和民间疾苦有所反映,但思想无足可取。唯故事情节较为连贯,变化转折,比粗陈梗概的六朝志怪小说有较大发展,在小说史上有一定地位。全篇三千二百余字。 《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改题《王度》,并注云出《异闻集》。有《虞初志》、《五朝小说》、《香艳丛书》、《唐宋传奇集》等丛书本。

《古镜记》gujingji

隋末唐初小说。作者王度,生卒年不详。隋大业初为御史,大业八年(612)兼著作郎。奉诏撰国史。大业末写作《隋书》稿未完成,约于唐武德初年去世。
《古镜记》写主人公王度从汾阴侯生处得到一面能辟邪镇妖的古镜,于是按时间顺序,记叙古镜降妖、伏兽、显灵、治病以及反映阴阳变化的诸种灵异。叙述中虽透露出一些现实生活的影子,但主要是宣扬迷信和天命至上的消极思想。篇中侈陈灵异,辞旨诙诡,犹有六朝志怪遗风。但以12段独立故事贯串成章,结构上有进步,并加强了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稍有文采,代表着小说从志怪演进为传奇的一个发展阶段。《古镜记》载于《异闻集》。《太平广记》也采录。

古镜记

隋末唐初小说。作者王度,生卒年不详。隋大业初为御史,大业八年(612年)兼著作郎。奉诏撰国史。大业末写作《隋书》稿未完成。约于唐武德初年去世。《古镜记》写主人公王度从汾阴侯生处得到一面能避邪镇妖的古镜,于是按时间顺序,记叙古镜降妖、伏兽、显灵、治病以及反映阴阳变化的诸种灵异。叙述中虽然露出一些现实生活的影子,但主要是宣扬迷信和天命至上的消极思想。篇中侈陈灵异,辞旨诙诡,犹有六朝志怪遗风。但以十二段独立故事贯串成章,结构上有进步,并加强了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稍有文采,代表着小说从志怪演进为传奇的一个发展阶段。

《古镜记》

唐代传奇小说名。王度撰。王度,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隋朝御史、著作郎及芮城令等官,后半生事迹不详。他的文章传下来的就这一篇。
《古镜记》写王度从汾阴侯生那里得到一个神奇的宝镜,于是他带着宝镜到处当官,都平安无事。他用宝镜铲除了害人的千年老狐狸精和树洞中的蛇精,在陕西等地用宝镜给老百姓治病消灾。后来,他弟弟王勣又带着这个宝镜外出,也能化险为夷。在有一年的七月十五日晚上宝镜自行消失了。
《古镜记》是唐代第一篇传奇小说,在艺术上有新特点:
❶结构上以物为中心,以人为线索,把12个有关宝镜的小故事连缀成一个大故事,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这种宏大的结构是六朝志怪小说所没有的。
❷篇幅长,增大了小说的容量,为传奇表现复杂丰富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❸开拓了传奇重在渲染情节、描写委婉曲折的新表现方法,提高了传奇的表现力,例如它把老人、老怪相结合,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使古镜的灵异既能真实感人又有深刻的含意,这就比六朝小说大大进了一步。
❹语言华丽。文采斐然,基本上以晓畅的古文结合六朝小说的简洁特点,使文字既有文采又不至于繁杂。当然,《古镜记》也有不足之处,如故事平铺直叙,情节缺乏有机的组织,但它的承先启后作用应予以充分肯定。

古镜记

传奇小说。旧题隋王度作。叙述王度从侯生处获一神镜,能降精魅。后其弟远游,借以自随,亦能杀妖斩怪。后古镜在匣中悲鸣,突然失踪。篇中以几则小故事相连缀,侈陈灵异,辞旨诙诡,尚存六朝志怪余风。但结构已较完整,有连贯情节,并能变化转折。是小说从志怪向传奇演进的一种过渡形式。收入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占籍出版社1978年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