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赫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叶赫部又作夜黑部。明末海西扈伦四部之一。因居叶赫河而得名。地处开原之北,控制女真人来往镇北关的贡道,故又称北关。主要分布于今叶赫河、伊通河、东辽河上游及扣河流域。东邻辉发、南接哈达,西南至开原边外,西北接蒙古诸部。首城为叶赫城(分东、西两城,在今吉林省梨树县叶赫满族乡),所属城寨有张城、阿气兰、兀苏、吉当阿、呀哈、黑尔苏、阿敦、喀布齐赉、俄吉岱等。其核心部分源于明塔鲁木卫,始祖为星根达尔汉,数传至清佳努、杨吉努兄弟时,乃绥服诸部,各据一城,自称贝勒。势力渐强,与哈达争雄于海西。努尔哈赤兴起时,清佳努之子布寨,杨吉努之子纳林布禄已继立,万历二十一年(1593),曾与哈达、乌拉、辉发、科尔沁、锡伯、卦勒察、纳殷、朱舍里等部组成“九国联军”,与努尔哈赤大战于古勒山,布寨战死,败溃。后金天命四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努尔哈赤率部亲征,攻破叶赫东、西两城,灭之。 叶赫部明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其始祖原居黑龙江地区。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塔里木卫。明代曾向南两次大迁徙。首次于永乐年间,南迁进入呼兰河流域,纳喇姓所居璋城(即吉林省伊通河流域),灭掉呼伦部,改姓纳喇氏(原姓土默特氏)。第二次南迁于宣德二年(1427年),进入今辽宁省开原县东小清河(即叶赫河)至达奇木鲁山一带,故称叶赫部。叶赫部首领,历经明代,世袭相沿,计190余年,传至八代,到万历47年(1619年),归服后金。叶赫部于明时,贸易于镇北关(在辽宁镇北堡北行十里白马儿山上),其部居关之北,故也称作北关叶赫。 叶赫部明海西女真四部之一。因分布于叶赫河(今辽宁开原北)而得名。住地包括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及东辽河上游和扣河流域。始祖本蒙古人,姓土默特。后改姓纳喇,移居叶赫河流域,与明朝关系密切。因靠近明在当地所设马市镇北关(俗称北关),故明人有时也称叶赫部为“北关”。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为后金所并。 叶赫部部族名。满族的先世,明末海西女真强大部族之一。以沿叶赫河 (今仍名,属吉林省梨树县) 居住而得名。东邻辉发,南接哈达,西南临开原,西界蒙古,北与乌拉相近。今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及东辽河上游及扣河流域 (今属吉林省四平地区) 为其主要聚居地。因居镇北关之北,与内地贸易,皆取道此关,故明人又名该部为北关。境内属城有张城、阿气兰、兀苏、吉当阿、呀哈、黑尔苏、阿敦、喀布齐赉、俄吉岱等,其治所为叶赫城 (今吉林省梨树县叶赫满族乡东西两城故址)。以农耕为主,兼渔猎,畜牧。至杨吉砮、清佳砮时,实力雄厚。其妹嫁努尔哈赤,生皇太极。后建州部强大,该部亲明,双方矛盾日深。至天命四年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努尔哈赤率部亲征,破其东西两城,金台石自杀,布扬古被勒死,逐将其兼并,成为满族共同体之组成部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