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望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85 陈望道1890—1977

语文学家。名参一。浙江义乌人。幼读私塾,1915 (一说1912)年赴日本留学。先入早稻田大学攻法科,后转入东洋大学改习文科。1919年5月获法学士学位回国,任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语文教员,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1920年应陈独秀之邀,到上海编辑《新青年》,又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并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筹建工作。此后,在大学任教。先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教务长等。教务之余,悉心探讨修辞学,积10余年之功,于1932年完成“网罗万有条例分明”的修辞学巨著《修辞学发凡》。1934年6月,与陈子展、胡愈之、叶圣陶、沈雁冰等发起“大众语运动”,主张以群众语言为基础的大众语,反对文言文,并创办《太白》半月刊付诸实践。1938年后积极提倡拉丁化新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辞海》编委会主编等。著作还有《文法简论》、《中国文法革新论丛》等,有4卷本《陈望道文集》行世。


066 陈望道1890—1977

学者、语言学家。浙江义乌人。1919年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时即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列主义的活动。1920年春,翻译出版了第一个中译本的《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创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32年出版所著《修辞学发凡》,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开拓了新里程。

陈望道1890—1977Chen Wangdao

语言学家、教育家。浙江义乌人。18岁考入金华中学。1915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时回国,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语文课教员,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20年春,应陈独秀邀请到上海编辑《新青年》杂志,并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即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CY(即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筹建工作。出版他翻译的第一个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之后曾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妇女评论》主编、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教务长、代理校务主任等职。在宣传革命的同时,他积极投身文化教育,1920年9月起,他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并担任中文系主任,如《标点之革新》、《作文法讲义》等。后者科学地说明了文章的构造体制和美质,在当时的作文法著作中,独具特点,很有影响。1932年,他又写成《修辞学发凡》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今语文的修辞专著。1934年9月,在鲁迅支持下创办《太白》半月刊。1938年,他发起和组织了“上海语文学会”、“上海语文教育学会”等进步语文团体,在上海战时语文运动中是主要的领导者和组织者。1943年,他编辑出版的《中国文法革新论丛》,为汉语文法史提供了一部有价值的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筹建了复旦大学文法、修辞、逻辑研究室(后改名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1961年以后,他担任修订《辞海》的总主编,1965年成书时,他为书名题字。1977年在病中完成了《文法简论》一书的定稿工作。现有《陈望道文集》一书可供学习研究。

陈望道

认为美是客观的,“只是自然人体艺术上具体的东西”,是可以为人的感官和心灵所感知的。区分了美的种类、美的内容(自然和人生)和形式(外形式和内形式)。把审美意识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认为情感是审美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著有《美学概论》等。参见“语言文字”中的“陈望道”。


陈望道1890—1977

浙江义乌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1920年翻译出版中文版第一部《共产党宣言》。同年创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编辑《新青年》等杂志。历任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安徽大学教授、《文学》杂志编委等。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上海文化界联谊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席兼文化部长、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政协常委。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见“语言文字”、“美学”中的“陈望道”。


陈望道1890—1977

现代语言学家。浙江义乌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广西大学等校系主任、教务长等职。建国后历任华东高教局局长、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研究哲学社会科学。著有《修辞学发凡》、《文法简论》等。语文方面的论文结集为《陈望道语文论集》。参见“美学”中的“陈望道”。

陈望道

陈望道(1890—1977),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原名陈参一,笔名雪帆、晓风、张华等。生于浙江义岛。大学毕业后留学于日本物理学校,早稻田大学法科、中央大学法科、东洋大学文科。
回国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先后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中华艺术大学任系主任和校长,担任上海大学教授联合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和华东文化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高教局局长,上海语文学会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语言组副组长,《辞海》 总主编等。1920年5月至8月与陈独秀酝酿组织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1921年11月,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他认为,综合性大学对国家负有教学任务,要为国家大量地培养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还要对国家负有发展基础科学,提高文化科学水平的任务,他主张建立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学风。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他的主要著作有:《共产党宣言》(翻译)、《作文法讲义》、《美学概论》、《社会意识学大纲》(译作)、《艺术社会学》(译作)、《修辞学发凡》、《辞海》(未定稿,总主编)等。

陈望道

陈望道 (1891—1977),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原名陈参一,笔名雪帆、晓风、张华等。生于浙江义岛。大学毕业后留学于日本物理学校,早稻田大学法科、中央大学法科、东洋大学文科。
回国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先后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中华艺术大学任系主任和校长,担任上海大学教授联合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和华东文化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高教局局长,上海语文学会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语言组副组长,《辞海》总主编等。
1920年5月至8月与陈独秀酝酿组织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1921年11月,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
他认为,综合性大学对国家负有教学任务,要为国家大量地培养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还要对国家负有发展基础科学,提高文化科学水平的任务,他主张建立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学风。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他的主要著作有:《共产党宣言》(翻译)、《作文法讲义》、《美学概论》、《社会意识学大纲》(译作)、《艺术社会学》(译作)、《修辞学发凡》、《辞海》(未定稿,总主编) 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