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司汤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司汤达1783—1842Stendhal

法国作家。本名亨利·贝尔(Henri Beyle),生于资产阶级家庭。早年接受启蒙思想,同情法国革命。侨居意大利期间,写过不少游记、随笔和艺术家评传。回国后,发表著名的文艺论著《拉辛和莎士比亚》,主张文学要反映现实,为现代人服务。19世纪30年代发表的著名的长篇小说《红与黑》,是法国第一部成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未完成)等。是第一个用现实主义方法写当代生活的作家。作品善于揭示人物内心冲突和思想感情瞬息间的变化,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在整个法国以至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司汤达

司汤达 (1783—1842),又译斯丹达尔,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法国著名小说家。原名亨利贝尔,生于法国东南部的格勒诺尔。
早年曾参加拿破仑军队,复辟后,侨居意大利,开始文学创作。小时候,通览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作品和具有民主精神的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以及莎士比亚、拉伯雷、蒙田的作品,同时学习希腊文和英语。在文学上,特别赞成莎士比亚,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在这时期开始形成。1815年出版第一部作品 《海顿、莫扎特、梅达斯太斯的生平》。1817年出版《意大利绘画史》,同年发表游记 《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从这本书起采用司汤达的笔名。
1823—1825年发表理论著作 《拉辛与莎士比亚》,反对文艺脱离现实和伪古典主义的艺术原则,主张吸取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经验,提倡文艺要表现当代的现实生活。因此,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182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 《阿尔芒斯》。1829年写了以意大利烧炭党人的革命生活为题材的著名中篇小说 《伐尼娜·伐尼尼》。
19世纪30年代起,司汤达的创作进入崭新阶段。代表作 《红与黑》 (1830)通过下层有才华的青年于连个人奋斗经历,展示了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的广阔背景,反映了当时贵族和资产者之间明争暗斗,以及教会与地方政治之间明争暗斗,塑造了一位敢于向上流社会挑战,妄想以个人才智出人头地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对于于连的最后结局抱有同情心理,并肯定他的奋斗行为。另一部杰作《巴马修道院》 也同样塑造了一位于连式的英雄,着力描写了宫廷的阴谋斗争及滑铁卢战役。此外,他还有长篇小说 《红与白》。
司汤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作家,《红与黑》 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第一部成功之作。他善于深入描写人物在一定环境下内心冲突与思想变化,使其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和历史真实性上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司汤达生前,只有巴尔扎克、歌德等少数人认识他的价值。

司汤达

笔名。法国作家。生于1783年1月23日,1842年3月23日病逝。1799年中学毕业后到巴黎,本想投考工业学校,结果却参加了拿破仑军队,转战整个欧洲。戎马生涯随拿破仑的垮台而结束。1814年开始写作,著有游记、传记、小说等。主要有1817年发表的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及183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红与黑》等。在世时作品未受重视。他预言到1880年会有人读,1935年会被人理解。果然,历史证明了他的贡献和作品的魅力。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