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即江孜宗山炮台,在今西藏自治区江孜县城内,是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西藏各族军民奋力抗击英国侵略军的遗址。
江孜宗山,藏语为江孜“城堡”之意,地势险要,当时西藏军民为抗击和抵御英军侵略者,在山上修筑炮台和各种防御设施,石块筑成的围墙高5米,宽4米。1904年2月,英国侵略者企图攻占江孜,近逼拉萨。藏军与当地僧俗民众与英军展开了反复斗争,以落后的武器打击了侵略者。后英军增援,围攻宗山,藏军守军击退英军多次进攻。但最后终因弹尽粮绝,又无援军,不敌英国军队。当英军冲上来时,守军与敌人展开肉搏血战,最后跳崖壮烈牺牲。
后来,此地就成为西藏军民抗英遗址,现尚存宗山藏军指挥官东部代本的住室和部分炮台。1961年3月,国务院将此遗址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邮编:857400
电话:86-892-8172263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县城区的宗山上。宗,藏语意为城堡。宗山孤耸,地形险要,为江孜城一道屏障,曾是江孜宗(原西藏地方政权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地。宗山建筑始成于14世纪初,依山势构造,有经堂、佛殿、宗本(县长)办公处、各类仓库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英国侵略军由亚东入藏,沿途遭西藏人民抵抗。江孜民众于宗山用石块垒砌围墙,高5—8米,宽4米,并于半山前崖筑炮台数十座。光绪三十年二月,英侵略军向宗山疯狂攻击。江孜僧俗民众与守军同仇敌忾,奋力抵抗,斗志昂扬。民歌唱道:“江孜金盆玉璧,岂容大鼻黄鸭糟蹋,誓死驱敌保家!”战斗持续两个月,城一度被攻占。五月初,江孜军民发动反攻,以粗劣武器击溃装备精良的英国侵略军,收复江孜宗,进袭英军大本营,陷英军于被动达一月余。后英军得增援,愈益嚣张。不幸宗山火药库被英军击中爆炸,中国守山军民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失守宗山,或壮烈阵亡,或跳崖殉国,无一屈服。山间建筑被侵略军毁为一片废墟。现仅存炮台遗址、带弹孔的残垣断壁及东部代本(藏军指挥官)的一处居室。当时江孜人民慷慨悲歌道:“我们的仇高过喜马拉雅山,我们的恨深于雅鲁藏布江。头可断,血可流,仇恨不能忘。只要太阳还存,就熄灭不了我们复仇的决心!”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