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吉鸿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59 吉鸿昌1895—1934

军事家,抗日爱国将领。河南扶沟人,字世五。1913年,投冯玉祥部,从士兵升至师长、国民党军第二十一军军长兼宁夏省主席。长于带兵、骁勇善战。任第22路军总指挥时,不愿为蒋介石进攻鄂豫皖红军,遂被解职并强令出国。1932年,回国后,曾到麻城策动旧部反蒋失败。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于张家口组成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就任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分三路进击日伪军,连克多伦等四县,将日军逐出察境,全国为之振奋。9月,在蒋介石令何应钦指挥大军并勾结日伪军夹击下,率部激战至弹尽援绝而失败。后至平津等地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组成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选为主任委员。同年11月9日,在天津国民饭店被捕。24日,在北平题诗端坐英勇就义。

吉鸿昌1895—1934Jihongchang

抗日民族英雄。河南省扶沟县人。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任冯部师长,国民党第二十一军军长,宁夏省政府主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方振五在张家口组织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军前敌总指挥,一直从事着抗日活动。1934年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捕,24日在北平英勇就义。临刑前,他用树枝在地上写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喝令特务搬来椅子挺胸傲坐,命令刽子手“到前面开枪”,表示一生光明正大,慷慨就义,时年39岁。

吉鸿昌1895—1934

原名恒应,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原在冯玉祥部任师长,后任国民党第30军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1931年因反对国民党反共内战政策,被强令出国。1932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等人在张家口组织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失败后,在天津等地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在天津被捕,不久在北平被害。

吉鸿昌1895—1934

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原名恒立,字世伍,河南扶沟人。出身贫苦。早年在杂货行当学徒,1913年从军,入冯玉祥部,历任班、排、连、营长,警务处长、旅长、师长、军长兼宁夏省主席。吉鸿昌具有高贵的军人道德品质。一是骁勇善战。他从士兵到军长,无论是北伐时期与北洋军阀张宗昌的直鲁联军作战,还是抗日时期抗击进犯察哈尔的日、伪军,均出生入死,英勇顽强。二是抗日爱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考察欧美各国期间,到处作抗日演说,回国后参加东北抗日救国后援会的活动,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他和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建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对日作战,由几千人发展到十多万人,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多伦等地,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当冯玉祥在蒋介石的威逼下被迫辞职后,他和方振武重新整编部队,将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改称为“抗日讨贼军”,继续坚持与日伪军作战,同时与国民党军作战。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又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任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活动,直至被捕入狱。三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被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引渡给国民党政府。11月22日由天津转解北平陆军监狱。临刑前,他表现出革命军人以身殉国的高度觉悟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他用小树枝在刑场的土地上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悲壮诗篇,昂然端坐,从容就义,浩气长存。

吉鸿昌

❶彩色电影故事片(上、下集)。长春电影制片厂1979年出品。编剧:陈立德;导演:李光惠、齐兴家;摄影:李光惠、王吉顺;主要演员:达奇、白德彰、张冲霄、左夫、宫喜斌等。故事梗概: 1931年,吉鸿昌奉蒋介石之命,率所部西北军向我苏区发动进攻,屡遭失败。吉下令枪毙逃兵,一年轻士兵质问吉为什么要打共产党? 老百姓为什么喜欢共产党?吉无言以对。为了找到答案,吉鸿昌乔装来到苏区,当他亲眼见到苏区人民的生活状况,目睹了苏区军民的鱼水情谊后,决定不再和红军作战。蒋介石威逼他继续攻打红军,吉鸿昌愤然辞职,出国考察。“一二·八”事变后,吉从国外归来,见蒋仍坚持不抵抗主义,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在共产党。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按照党的指示,吉鸿昌在天津组织同盟军,抗日救国。蒋介石用武力迫令吉鸿昌交出军队,吉以武力相答。作战负伤、吉回到天津,公开痛斥蒋介石勾结日寇破坏抗日的丑恶行径。蒋恼羞成怒、命蓝衣社特务将吉逮捕。敌严刑拷打,吉鸿昌坚强不屈。蒋介石决定将其秘密处决。临刑时,吉鸿昌挥笔在雪地上写了二十个大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从容就义。该片于1979年获全国优秀影片奖;于1980年第三届 “百花奖”评选中获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 宫喜斌 (饰赵大年) 1979年获青年优秀创作奖。
❷大型话剧。编剧:范政、常向尚、薛世贤。导演:王常俭。主要演员:甘雨洲、郑坤范、鲁成刚。舞美设计: 向森、乔尚志。剧中写吉鸿昌为探求士兵不愿打红军的道理,化装去苏区考察。通过调查,认清了形势,决心不打红军,要求抗日。此举遭到南京政府的无理拒绝,并假借派他出国考察的名义夺了他的兵权。这使吉鸿昌猛醒,认识到要抗日救国必须靠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抗日同盟军,开赴抗日前线,后失败被捕,英勇就义。长春话剧院1978年6月首演,获文化部 “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二等奖、演出一等奖。

吉鸿昌

抗日将领。1895年生,1934年11月24日牺牲。1913年入冯玉祥部,升至军长兼宁夏省主席。1930年,所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22路军,任总指挥。1931年8月,因拒绝进攻红军被解职。1932年8月策划反蒋。1933年5月,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前敌总指挥兼第2军军长。被蒋、日军夹击。1934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9日被捕,24日被国民党杀害。

吉鸿昌1895~1934

著名爱国将领。原名恒立。字世五。河南省扶沟人。早年投军,在冯玉祥西北军任连长。1924年任国民军营长。参加五原誓师,任北伐军师长。1930年任国民党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1931年因反对进攻共产党被迫辞去军职,赴欧美考察。1932年归国,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春日军进犯察哈尔,任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迎击日军,并攻克塞外要地多伦。失败后,潜入天津租界,继续从事地下抗日活动,建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并参加创办《民族战歌》杂志,宣传抗日救亡主张。1934年11月9日被国民党特务刺伤被捕,24日在北平(今北京)天桥英勇就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