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后工业社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后工业社会

西方社会学名词。完成工业化以后的社会。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1919—)曾对此进行过系统论述。主要特征是:1.经济重心转向信息、知识产业;2.社会领导层为科学研究人员;3.理论知识成为社会革新和决策的依据;4.技术评估占有重要地位;5.制订政策要通过“智能技术”。一般认为,此理论是西方国家关于新技术革命的思潮的起点或基础。

后工业社会

又名工业化后的社会,指以知识为主宰、服务行业为主的一种社会。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创用,用来表示一种关于工业社会现代化的理论。在20世纪的最后30多年里,某些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这样的情况,制造业中被雇佣的劳动力比例下降,不及总劳力的一半,而在教育、保健、福利、通讯、闲暇、金融、秘书机构等服务性行业中工作的人员比例持续上升。贝尔由此分析后工业社会有五大特征: (1) 经济上以服务行业为主,主要为科研、教育、保健、休养、艺术、消遣等服务; (2) 科技知识分子将成为各种职业成分中的主导部分,实行科学政治化、科技人才组织化; (3) 知识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决策的依据; (4) 人类将使用以信息为基础的发达的“智能技术”和先进的数学推理方法进行决策; (5) 对未来的社会采用拟试验等办法进行预测。贝尔认为,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社会主义工业社会将走向趋同发展的道路,可以共同进入后工业社会。苏联学者认为,后工业社会的理论实质是科学技术决定论在新形势下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方法论基础是西方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这种理论描绘了一幅“理想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图景。在日趋尖锐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面前,这种理论与现实产生明显的矛盾。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