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sos儿童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SOS儿童村SOS儿童村发祥地是欧洲的奥地利。SOS是国际通用的呼救信号,这里借用做儿童救助、儿童福利的意思。SOS儿童村是国际儿童福利组织,总部设在维也纳。SOS儿童村之父是年逾古稀的奥地利老人赫尔曼·格迈纳。他1919年生于伏拉尔堡附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失去了母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深切了解到战争孤儿的不幸,矢志造福遗孤。战后,他先在因斯布鲁克大学攻读医学,后于1949年自费在蒂罗尔州的伊姆斯特建起了世界第1个SOS儿童村。格迈纳把家庭教育同儿童自我管理相结合,使心灵受到创伤的儿童得到正常生活的温暖和友爱,并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使用SOS的呼救信号,在全世界逐渐引起反响,10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了400多个国际儿童村,抚养了3万多名孤儿。维也纳的一个儿童村建于1961年,现已有十多个家庭。其中一个家庭有10口人:母亲、阿姨和8个孩子——老大20岁,最小的才4岁。家中有五间卧室,客厅、厨房、厕所一应俱全。一位33岁的母亲在13年前自愿来到儿童村,此前她曾去慕尼黑SOS母亲学校学习一年,内容包括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保健学、儿童服装裁剪、烹调等课目。她共收养过13名儿女,现已有5个走向社会、重建家庭。她说她的儿女大多是弃儿。他们的家长有的是囚犯,有的家长酗酒、吸毒,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母亲未婚先孕,孩子因此被遗弃。在SOS儿童村,结了婚的人没有资格当儿童村的母亲,因为孩子们希望得到全身心的爱。许多儿童村的母亲,牺牲了美好的青春,放弃了结婚的权利,含辛茹苦地抚养孤儿和弃儿。有的人有母亲,但得不到母爱;有的人失去母亲,却重新获得母爱。母亲,是一个美好的称呼,也是一个最困难的职业。目前全世界的近400个儿童村里,成千上万名自愿献出母爱的母亲们,正在为那些孤儿们带来家庭的温暖。目前,中国已在天津、烟台和齐齐哈尔市建立了3个SOS儿童村。中国的SOS儿童村的建立得到了国际SOS儿童村组织的资助。中国的SOS儿童村的妈妈们都是立志献身儿童福利事业的妇女,并具有高、中专文化水平,年龄在25—38岁之间。儿童村的孩子们素昧平生,不同姓氏,共同生活在温暖的家庭,享受着家庭的幸福和母爱。 SOS儿童村SOS ertongcun是由奥地利医生、心理学家H·迈格纳于1949年专门为孤儿创建的国际慈善机构。H·迈格纳认为,温暖的家庭生活,母亲的关怀与爱护,可以医活孤儿感情和心理上的创伤,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目前,世界上已有130多个国家加入了儿童村协会组织,中国于1984年成为该协会会员国,在天津、烟台两地首先建立了两个儿童村。它们专门收养10岁以下父母双亡的健康孤儿,儿童村的保教人员都是志愿应聘的独身女性,每个保教人员与4~6名孤儿组成一个大家庭,孩子对保教人员以“妈妈”称呼,“妈妈”不仅料理照顾孤儿们的衣、食、住、行,而且负责各方面的教育、培养,直到把孩子抚养成人。SOS儿童村的孤儿生活在充满母爱的家庭,不仅在生活各方面得到悉心的安排、管理,而且有益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