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后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96 后稷

中国在原始农业高度发展的阶段,在部落联盟的分工中,开始设立主管和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的农师和农官。后稷就是距今四千多年前,传说中尧舜时代最早的农师和农官。据《诗经》和《史记》等古书记载,居住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部落首领帝喾的第一个妻子,是有邰氏部落的女子,名叫姜嫄。她在荒野中踩了巨人的足迹而怀孕,生下了后稷。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吉祥,所以姜嫄曾两次把后稷抛弃在树林中和结冰的水渠里,但奇怪的是被抛弃的后稷,因为有牛羊和鸟类的庇护而没有死掉,于是姜嫄仍将后稷抱回家中抚养,并为他起名为 “弃”。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远古时代“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的实况。

后稷

名弃,传说中的农史人物,《诗·大雅》“生民篇”和《史记》“周本纪”对这一上古传说均有追述。相传弃为周族始祖,帝尧时的农师。弃儿时即时常模仿大人种植大麻和大豆,长大成人后,也一直热爱农耕工作,各种作物都种得很出色,附近的人纷纷向他请教。消息传到帝尧那里,帝尧即推举他做农师。帝舜时他继续为农官。对当时原始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帝舜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将其出生地有邰(今陕西杨陵境内)赏赐给他作封地。后人为了纪念他,尊他为“百谷之神”,称之为后稷。陕西省武功县旧城东门外,筑有纪念性的亭台,相传是后稷向群众传授农业生产知识的“教稼台”。

后稷

官名。相传始置于上古。掌种百谷。《汉书·百官公卿表》: “弃作后稷,播百谷。” 应劭曰: 弃,臣名也。后,主也,为此稷官之主也。”

后稷

又称“弃”。传说人物。周之始祖,姜嫄之子,姓姬氏。据《诗·大雅·生民》、《史记·周本纪》,幼聪慧,一懂事就爱好农事。善于根据土壤条件等种五谷,常获丰收。定居有邰(一说佐禹有功,始封于邰),曾任尧之农师,号曰“后稷”。

后稷

中国古代传说中教民耕种的人,是周族的始祖。传为有邰氏女姜嫄所生。因一度被母遗弃而名弃。据说他善于种植作物,尧时为农师,舜时任农官,并被封于其出生地邰(今陕西武功),号称“后稷”,遂以后稷名之。周族后人认为他是始种稷和麦的人,并教民种植,故尊其为百谷之神。《诗经·生民》、《尚书·舜典》、《史记·周本纪》均有记载。

后稷hou ji

古代周族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生后稷。弃隘巷,马牛避而不踩;欲弃置丛林之中,适逢山林人众;弃冻冰,飞鸟咸集翼护。姜嫄觉有神护,遂养。因初弃,故名弃。弃幼,喜植树木、种麻菽。及长,好农耕,相地宜。帝尧闻,封农师。弃教民稼穑,天下得其利,帝舜封弃于邰,赐号曰后稷。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别姓姬氏。”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周。参见【姜嫄】。

后稷

名弃,有邰(今陕西武功西南)人。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其母为姜嫄,踩巨人足迹受孕而生,因曾被抛弃之,故取名“弃”。童年时,即喜种麻,菽,种麻则麻长得茂盛,种菽则菽长得颗粒硕大。及至成人,便好农耕,并能分辨土质,因地种植。他还教民稼穑,带领很多人进行农作,并获得丰产。尧时举以为农师,舜时封于邰,号后稷,别姓姬氏。今武功有姜嫄庙,后稷祠、教稼台、后稷石雕像等遗迹,民间社火中亦经常出现后稷的形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