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后结构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后结构主义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于法国的新的哲学思潮,“太凯尔”团体是这一思潮的中心,主要代表有德里达(J.Derrida)和德勒兹(G.Deleuze)等。后结构主义既是结构主义的继续,又是结构主义的批判,它力图在贯彻索绪尔的“差异原则”的基础上把共时性的研究方法与历史性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克服结构主义的反主体和反历史主义的倾向。他们致力于对本文和符号问题的研究,主张放弃对作品的确定意义和真实性的追求,试图把读者从旧的本文理论和阅读理论中解放出来:作品不再被看作现实的再现和摹写,而是有待读者去充实意思的流动结构;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创造;作者不再处于作品的中心位置,相反,他的意图消失在他所“制作”的本文与其他本文的关系中;语言不再仅仅是交流思想的手段,而是具有广泛能动性的独立结构;写作不再是表达作者的主观意图,而是建立一种借以“释放意义”的关系网络,用德里达的话说,是提供一组发现意义的“痕迹”,从而给本文开辟无限的可能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