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三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吴三桂1612—1678明清将领。字长伯,高邮(今属江苏省)人。后迁至辽东中后所(今辽宁绥中)。承父荫,明崇祯年间授都督指挥,后擢总兵,守宁远。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山大战中,临阵先逃,仍守宁远。顺治元年(1644年)被调入京戍卫,至丰润,得知农民军已攻占北京,遂返回山海关。派人向清朝请求救兵,引清兵入关,镇压农民起义。因功被封为平西王,留镇云南。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决定撤藩,吴三桂遂反,自称周王、天下招讨都元帅。耿精忠、尚之信亦先后反清,是谓“三藩之乱”。清廷即倾全力镇压。耿精忠、尚之信相继降清。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是年病死。“三藩之乱”于二十年(1681年)结束。 吴三桂1612—1678字长伯。清辽东 (今辽宁辽阳) 人,原籍高邮 (今属江苏)。明朝武举,历任副将、都督指挥、总兵、封平西伯。崇祯十七年 (1644),应召入卫京师. 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北京后,吴三桂引兵退守山海关自保。对李自成的多次招降一直迟疑不决,终于降清,并引清军入关,合力击败李自成,被封平西王。又充任清兵前驱,率军赴陕西、四川剿杀农民军。又为平西大将军,南下进攻南明永历政权,绞死明桂王朱由榔。圣祖康熙帝认为三桂功绩“宜加殊礼,以示眷酬,著晋封亲王”。康熙十二年 (1673),发动反清叛乱,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平南、靖南二藩相继起兵响应,史称“三藩之乱”。次年,自称周王。十七年,在衡州称帝。不久因病而死。二十年 (1681),清兵攻陷昆明,平息了三藩之乱。 吴三桂1612—1678明末辽东总兵,清三藩之乱首领。字长白,辽东(今辽阳)人。出身官僚豪门,崇祯时封平西伯,驻防山海关。明朝覆亡后,拒降李自成,与清兵联合败李自成于山海关,引清军进攻北京,受封平西王。又镇压川、陕农民起义军。后拥兵云南,形成割据势力。康熙十二年(1673年)为反抗康熙帝撤藩,自称周王,举兵叛乱。十七年称帝于衡州(今湖南衡阳),旋病死。余部被平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