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吴历1632—1718Wuli清初画家。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常熟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入天主教,55岁至澳门,入教修道,57岁成为天主教的司铎,前、后在嘉定、上海传教三十年。早年曾随王鉴学画,早期作品与王鉴画风相似,皴染工细,清丽润秀。中年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富有层次感;用笔沉着严谨,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浑朴厚润。70岁以后的作品,笔墨更趋苍劲凝炼,具有深醇沉郁的气韵。亦善画竹,枝叶全用浓墨,有雄浑之气。其传世作品 《枫江群雁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构图颇费匠心,用远、中、近的三段式构图,表现深秋时节旷野辽阔的景象。下面的树丛中可见枫叶已成褐色,中部空空淡淡,让人联想到江水苍茫的景象。上部云雾深处露有淡淡几角峰尖。中心绘一只大雁,在天色朦胧中向月亮飞起,惊动了卧在苇丛中的群雁,这一情节非常生动。整幅画设色淡雅,把深秋晨曦的情景表现得很充分。吴历的传世作品还有《松壑鸣琴图》、《湖天春色图》、《横山晴霭图卷》等。 枫江群雁图 吴历 吴历1632~1718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诗人、天主教传教士。江苏常熟人。自幼学画,稍长学琴,从小与西方传教士多有往来。1680年,随柏应理神父去欧洲,至澳门,未能成行,遂留居澳门。在澳门时,接受洗礼加入天主教,圣名西满·沙勿略,按照习俗取葡萄牙名雅古纳。入圣保禄学院学习神学等课程,有机会广泛接触西洋画并观摩西洋画法。他吸收光亮感、真空感、立体感和透视感等西洋技法,与传统中国画法密切结合,创造出独特的 “阳面皱”画法。其画形神兼备,融中西画法于一体,成为清初六大家中最有特色的画师。主要画作有 《渔山袖珍册》、《白傅湓江图卷》、《秋山红叶图》、《山水云轴》等。在澳门著有《三巴集》 和 《澳中杂咏》 等30首,均与澳门有关,实为澳门早期重要的文学史料。1683年,吴历离开澳门,到江浙一带传教。1688年,在南京与刘蕴德、万其渊同由罗文藻主教祝圣为司铎。此后主持上海地区教务30年。1718年在上海去世。著作另有 《三余集》等。 吴历清代画家。1632年生,1718年去世。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善画山水。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王翚、恽寿平合称“清六家”。约1675年后信仰天主教。在嘉定、上海传教30年。1674年作《兴福感旧图》卷(36.7cm×85.7cm)。1666年作《江南春》卷。1668年作《云白山青》卷。1672年作《琵琶行图》卷。1674年作《松鹤鸣琴图》轴(102.8cm×50.6cm)。1676年作《湖天春色图》轴(123.5cm×62.5cm)。1678年作《柳村秋思图》轴(67cm×26cm)。1681年作《白传湓江图》卷(29.8cm×207.4cm)。1685年作《拟古山水》册。1702年作《静深秋晓图》轴(95.3cm×24cm)。1704年作《陶圃松菊图》轴。1706年作《横山晴霭》卷(22.8cm×157.3cm)。1711年作《山水》卷、《晴云洞壑图》轴(127cm×68.3cm)、《枫江群雁图》册(46.5cm×26.1cm)、《夕阳秋影图》轴(75.2cm×35.3cm)。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