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吴山关中山名。 又名汧山。 在今陕西陇县与宝鸡市交界处。张衡《西京赋》称吴岳。《史记·封禅书》称吴岳,列为华山以西七名山之一。《汉书·地理志》汧县下注: “吴山在西, 古文以为汧山。” 《元和郡县图志》吴山县: “吴山,在县西南五十里,秦都咸阳,以为西岳,今为国之西镇山。” 山势高峻,诸峰清秀。所属17座山峰中,以镇西峰、大贤峰、灵应峰、望辇峰、会仙峰较为有名。还有凤凰石、笔架山、真人洞、雷神洞等景点也颇引人。山中有吴岳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 )。现存寺庙多为明、清修建,内存有宋、明、清各代所刻碑石多通。 吴山位于杭州市南部,由十多个小山头连成,主峰为紫阳山,海拔98米。相传为春秋时吴国南界,故称吴山。山上有纪念伍子胥的伍公庙和明建城隍庙,故又称胥山、城隍山。山中多文物古迹,有郭璞井、麻曷葛刺造像、明人所刻苏轼《赏牡丹诗》刻石、宋代米芾题写的“第一山”刻石。紫阳山顶北有一组凸起的怪石,人称“巫山十二峰”,因其酷似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俗称“十二生肖石”。其下为瑞石古洞,旁有“湖山叠翠”石刻,其上巨石则镌有“碧云天”三字。吴山多古樟,茗香楼前有一宋樟,树龄800年以上。近年在吴山药王庙旧址,新建蜡像馆,称“先贤堂”,陈列浙江历代名人蜡像和油画像。紫阳山有“江湖一览亭”,可南望钱江,北览西湖,俯瞰杭州市景。苏轼、朱熹、汪元量、贯云石等都曾歌咏吴山。秋瑾《题吴山诗》:“老树扶疏夕照红,石台高耸近天风”,西湖新十景之“吴山天风”即由此得名。 吴山原名岍山,为五岳四镇之西镇。位于庙川村附近。山有17峰,《水经注·渭水上》谓其“叠出云天”,“山顶相捍”。其中镇西峰、大贤峰、会仙峰、灵应峰、望辇峰,形如五朵芙蓉冠于诸峰之上,康熙赞为“五峰挺秀”。山中有凤凰石、真人洞、雷神洞、餐霞洞、元鹤巢、笔架山等名胜,情趣各异。山东面有吴岳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现存庙宇为明代建筑,内有钦差馆、御香亭、望海亭、啸月亭,以及千年古钟一口。庙内原有宋、元、明、清大小碑石130余通,与明成化四年(1468)“吴山全景图”石刻,故有小碑林之誉,经近世战乱,今多不存。 吴山字镇国。南宋嘉定元年(1208)以荐官宣州通判。著有《麟坡集》。 吴山字春树。清岁贡。著有《茹涵研论》、《荒政辑略》、《晚香斋漫吟》。辑《经武汇纂》,书成而卒。 吴山字岩子。太平县丞江宁卞琳妻。其夫明末殉难,清初辗转流离,后寓居西湖,诸名流与之唱和。长女卞梦钰,字元文,号篆生,工诗词。嫁江都刘峻度,34岁卒。次女卞德基,精绘事之诗。善书画,以诗古文词名当代。著有《西湖》、 《梁溪》、 《虎丘》、《广陵》诸集,总称《青山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