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髀算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98 周髀算经算经十书中最早的一部。是当时的天文学假说——盖天说的代表作,原名《周髀》。成书不迟于公元前1世纪。该书主要阐述盖天说和四分历法。最早记述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给出了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观测者到太阳的距离)”及它的一个特例:“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还载有矩的用途与用法、相似三角形、等差级数、一次内插法、开平方等问题和用于四分历计算的相当复杂的分数运算。书中所载的测量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是勾股测量术的发展,为后世重差术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该书是研究古代天文学史和数学史较为完整的重要文献。 周髀算经算经十书之一。成书约在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述“盖天说”(一种宇宙结构学说)和四分历法。是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的著作。 周髀算经书名。简称“周髀”。西汉或更早时期的天文历算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数学方面,本书使用了相当繁复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法。在现存的文献中,系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的著作。唐代算学馆将此列入必读之课本,亦作为科举考试中明算科的考试内容之一。 周髀算经二卷。音义一卷。佚名著。全书七千余字。原称周髀,唐代始用今名,立于学官。髀者股也。周代于地立八尺之表以为股,其影为勾,故称周髀。其书有关天文学方面,主要阐述盖天说和四分历法,璇玑四游的文字证实当时已观察到北极的位移,即看到了岁差现象。其书的数学方面涉及分数乘除法,等差数列和圆周求长法,一次内插法的应用,对任意正数的开平方法,用分数表示奇零小数,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等。据其内容可知,其书之作不早于战国初期。唐李淳风注始正原文求日高算法之粗疏,纠赵爽注日影新术之未当,改甄鸾释文之谬误。清梅文鼎 《周髀补注》、吴烺《周髀算经图注》始用西方数学方法注释原文。邹伯奇《周髀算经考证》、顾观光《周髀算经校勘记》、孙诒让《札迻》卷十一是前人研究该书的精审之作。宋元丰七年刊本最古,明万历中赵开美校刻本为最早刻本,还有《学津讨原》本、《唐宋丛书》本、《秘册汇函》本、《津逮秘书》本、戴校 《算经十书》本、《四部丛刊》 本,《四部备要》 本等。 《周髀算经》中国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它同时还是一部天文著作,主张“盖天说”,即认为天像斗笠,地像翻扣着的盆。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235年~公元前145年之间。书的开篇就以商高回答周公问题的形式提出,“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唐代李淳风把它作为《算经十书》的第1部,并使用了《周髀算经》的名称。关于成书年代,在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中说:“最妥善的办法是把《周髀算经》看作具有周代的骨架加上汉代的皮肉。” 《周髀算经》西汉或更早时期的天文历算著作。全书约7000余字。数学方面的内容包括分数乘除法,等差数列和圆周求长法,一次内插法的应用,对任意正数的开平方法,用分数表示奇零小数,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等,已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天文学方面阐述了盖天说和四分历法。虽然书中有疏谬之处,但仍不失为古代重要的天算著作。该书原称《周髀》,唐代改为今名,并立于官学,为《算经十书》之一,李淳风曾为之作注,纠正其纰误。清梅文鼎《周髀补注》、吴烺《周髀算经图注》始用西方数学方法注释原文。另有邹伯奇《周髀算经考证》、顾观光《周髀算经校勘记》、孙诒让《札迻》卷11是较精审的研究专著。明万历中赵开美校刻本为最早刻本,还有《唐宋丛书》、《津逮秘书》等版本。中华书局于1963年出版的《算经十书》也收入此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