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和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和籴官买粮。官买粮官定价,和者意在商量。商者,买卖自由。官买粮,价由官定,卖粮者不卖不行. 故称和籴。《元史·食货志》: “和籴自唐始,所以备边庭军需也,其弊在于害民者,盖有之矣。元和籴之名有二,曰市籴粮,曰盐折草,率皆增其直而市于民。于是边庭之兵不乏食,京师之马不乏刍,而民亦用以不困,其为法不亦善乎。” 和籴北魏以后历代政府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的措施。北魏孝明帝时“收内郡兵资与民和籴,积为边备。”唐中叶后,常强制农民贱价出售粮食,或先收而后给钱。宋用“推置”、“对籴”、“结籴”、“寄籴”、“俵籴”、“均籴”、“博籴”、“兑籴”、“括籴”等名目进行搜括,较法定赋税更为苛扰。明清常平仓谷,部分向民间籴入(清无和籴名目),常有给价不足,官吏克扣等弊。 和籴北魏以后历代政府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的措施,北魏孝明帝时“收内郡兵资与民和籴,积为边备”。唐中叶后,常强制农民贱价出售粮食,或先收粮而后给钱。宋用“推置”、“对籴”、“结籴”、“寄籴”等名目搜括民粮。明清常平仓谷,部分向民间籴入。 和籴汉宣帝五凤年间采纳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的建议, 在关中等地实行的一项经济政策。《汉书·食货志》:耿寿昌建言:“故事,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汉宣帝接受了这个建议后, “漕事果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