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cough外感内伤, 肺系受病,宣降失常而肺气上逆作声, 鼻流痰涎的病证。又名啌嗽、哐嗽各种家畜均可发生。见《元亨疗马集》。多因畜体平素肺卫不固,役后汗出, 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 外束腠理,内阻肺气; 或因劳役过重, 奔走太急, 损伤肺经; 或因肝气郁滞, 化火上炎, 灼津成痰;或因肾阳不足,水气上泛于肺; 或阴虚火动, 虚火上炎等均可致使肺气壅遏不宣, 气机升降失常而引起咳嗽。此外, 吸入草料内的霉灰尘屑及带有刺激性的气体亦可诱发。可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 外感咳嗽 常见有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肺热咳嗽。 风寒咳嗽 外感风寒所致。证见被毛逆立,畏寒,饮食减退,耳鼻俱凉, 鼻流清涕, 喷嚏, 咳声洪亮,遇寒咳重。牛鼻汗不成珠, 反刍减少。猪畏寒发抖, 四肢拘急,鼻塞不通, 咳嗽气喘。口色淡红或稍青白,舌苔薄白, 口腔湿润; 脉象浮紧或浮缓。属风寒束肺证(见肺与大肠病辨证)。治宜疏散风寒, 宣肺止咳。方用荆防败毒散、止嗽散、杏苏散(《新编中兽医学》:杏仁、紫苏、法半夏、茯苓、甘草、前胡、桔梗、枳壳、橘皮、生姜、大枣)、紫苏散(《中兽医治疗学》: 紫苏、荆芥、前胡、姜半夏、陈皮、防风、茯苓、麻黄、甘草、桔梗、生姜、大枣)。针风池、肺俞、苏气、山根、耳尖、尾尖、大椎穴等。 风热咳嗽 外感风热所致。证见精神倦怠, 草料迟细, 耳鼻温, 体表热, 口渴喜饮, 干咳声大, 鼻液粘稠,呼出气热, 或有微喘。牛鼻镜干燥, 反刍减少。口色偏红, 舌苔薄黄; 脉象浮数。属风热犯肺证。治宜疏风清热, 化痰止咳。方用银翘散或桑菊饮, 痰稠咳嗽不爽加瓜蒌、贝母、桔红: 热甚加知母、黄芩、生石膏。针血堂、通关、鼻俞、苏气、山根、尾尖、大椎、耳尖穴。 肺热咳嗽 肺内壅热的病证。证见精神沉郁,鼻咋气粗,食欲减退, 口渴喜饮,咳嗽连声, 日重夜轻,咳声宏亮,或有粘性鼻液,粪干尿黄。口色红燥,舌苔薄黄;脉象洪数。属肺热证。治宜清肺降火,止咳化痰。方用清肺散、百合清肺散(《新编中兽医学》:百合、贝母、大黄、甘草、黄芩、杏仁、桑皮、冬花、马兜铃、茯苓、蜂蜜)。针血堂、胸堂、鹘脉、苏气、肺俞、百会穴。 内伤咳嗽 以肺虚咳嗽为最常见。多因劳役过重,饥饱不匀,致使肺气亏虚;或因肺脾两虚,痰饮内生;或阴液不足,虚火上炎。临证可分肺气虚和肺阴虚。 肺气虚 证见毛焦肷吊,精神倦怠,久咳不已,咳声低弱,昼轻夜重,鼻流粘涕或脓涕,食欲减退, 日渐消瘦,形寒气短。口色淡白,舌质绵软;脉象迟细或浮而无力。属里虚证(见表证与里证)。治宜益气补肺,化痰止咳。方用四君子汤合止嗽散。脾虚痰盛,加二陈汤、白芥子、干姜。 肺阴虚 证见频频干咳,痰少津干,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属里虚证。治宜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方用百合固金汤、清燥救肺汤或沙参散加减。针肺俞、脾俞、百会穴等。 咳嗽中医病症名。凡外感六淫,内伤脏腑,都可影响到肺而引起咳嗽。咳与嗽是两种病症,“咳谓无痰而有声”,“嗽是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痰而有声”(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现在临床上常将无痰的咳称作“干咳”或“咳呛”,有痰而有声的统称为“咳嗽”,咳嗽的原因很多,无非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治疗原则是: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 咳嗽一种防御性反射。呼吸道粘膜受刺激,或呼吸道以外的刺激(来自耳、胸膜等),经迷走神经传人咳嗽中枢,通过运动神经将传出的冲动下达到膈肌及其他呼吸肌,引起其急剧的收缩运动,产生咳嗽。小儿呼吸道血管丰富,气管、支气管粘膜易发生炎症,故咳嗽为多见的症状。引起咳嗽的原因: ❶呼吸道原因:呼吸道的急、慢性感染,以及伴有呼吸道炎症的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异物及其他刺激,异物落入气管、支气管、牛奶、鱼肝油等油质吸入肺内,以及寒冷、干燥的空气刺激等。 ❷呼吸道外原因:胸腔内炎症或邻近器官的压迫等。观察咳嗽的性质,有助于分辨某些疾病: ❶痉挛性阵咳,应考虑百日咳。 ❷突然在进食或口中含有小物件时一阵阵呛咳,应考虑异物。 ❸犬吠样咳,听起来像狗叫,发生“空空”声,伴呼吸困难,应考虑急性喉炎, ❹咳伴哮鸣,应考虑支气管哮喘。 咳嗽kesou一种防御性反射。呼吸道粘膜受刺激,或呼吸道以外的刺激(来自耳、胸膜等),经迷走神经传入咳嗽中枢,通过运动神经将传出的冲动下达到膈肌及其他呼吸肌,引起其急剧的收缩运动,产生咳嗽。小儿呼吸道血管丰富,气管、支气管粘膜较嫩,易发生炎症,故咳嗽为多见的症状。引起咳嗽的原因: ❶呼吸道原因。急、慢性感染,包括伴有呼吸道炎症的急性传染病,如麻疹、风疹、百日咳等;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异物及其他刺激,异物落入气管、支气管,牛奶、鱼肝油等油质吸入肺内,以及寒冷、干燥的空气刺激等。 ❷呼吸道外原因。胸腔内炎症,邻近器官的压迫等。咳嗽的性质,有助于分辨某些疾病: ❶痉挛性阵咳,应考虑百日咳。 ❷突然在进食或口中含有小物件的前提下一阵呛咳,应考虑异物。 ❸犬吠样咳,听起来像狗叫,发出“空空”声,伴呼吸困难,应考虑急性喉炎。 ❹咳伴哮鸣,应考虑支气管哮喘。 咳嗽病症名。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痰声并见。因风寒热燥等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致肺失宣肃,上逆作咳。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伴肺卫表证;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反复发作,伴痰湿、肝火、肺阴亏虚等证候,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 咳嗽中医学谓“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咳嗽并称,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属于老年人常见病。临床分外感及内伤痰湿犯肺、肺阴亏损、肺脾俱虚、肺肾俱虚五型辨证论治。西医学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篇辨治。 外感咳嗽 老年人体虚卫外不固,或寒暖失调,感受外邪,肺气不利而咳。表现为咳嗽,咽痒,痰稀薄色白或咳痰不畅,常伴鼻塞、流涕、头痛、恶寒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通宣理肺丸,每日2次,每次1~2丸,温开水送服;或改为汤剂,水煎服。如感受风热之邪,咳嗽频剧,喉燥咽痛,痰粘稠或黄,口渴身热,脉浮数,舌苔薄黄,宣疏风清热,肃肺化痰,方用桑菊饮。 痰湿犯肺 老年人平素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湿内停,凝聚为痰,上逆于肺为咳。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或稀或稠,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兼有胸闷脘痞,呕恶,或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濡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咳痰清稀,量多有泡沫者,加干姜10克、细辛3克以温肺化痰;咳嗽气逆甚者,可加旋覆花6克以降气止咳。 肺阴亏损 老年人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熏灼肺脏,或久咳耗伤肺阴,肺气上逆为咳。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形体消瘦,甚则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化痰止咳。方用百合固金汤。 肺脾俱虚 老年人肺脾两虚易发咳嗽。表现为咳嗽痰多,气短懒言,肢软乏力,纳呆便溏,每遇风寒则咳嗽加重,或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健脾补肺,理气化痰;方用补气运脾汤(《统旨方》人参6克、(另煎对服)、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炙黄芪15克、陈皮10克,砂仁6克,半夏曲10克、生姜6克、大枣五枚)。寒象明显者,生姜改用干姜6克;自汗畏风易感冒者,可合玉屏风散改汤剂;若伴见头晕目眩,脘腹重坠,便意频数者,属气虚下陷,可用补中益气丸。 肺肾俱虚 老年人肾气失损,气失摄纳上逆为咳。表现咳嗽久作,痰多稀薄,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面浮色白,腰酸膝软,畏寒乏力。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治宜益肺补肾,纳气止咳。方用金匮肾气丸改汤剂合人参胡桃汤(《济生方》人参6克、胡桃肉10克、生姜6克)。病重者可加五味子6克、补骨脂10克,若咳而腰酸头晕,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肺肾阴虚,可用七味都气丸(《医宗己任篇》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五味子6克)。若痰粘难咳者,也可用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当归10克、熟地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生姜5片)。 老年人外感咳嗽,虽为轻浅之证,若失治或治之不当,日久不愈,常可发展成为内伤咳嗽;由于老年人正气不足,内伤咳嗽,常呈慢性反复发作,其病较深,治疗难取速效,积年累日,可使元气衰败,阴阳俱虚而变生诸重证,如肺胀、水肺、喘脱等。因此,对老年人咳嗽要积极治疗,注意气候的变化和饮食起居的调摄,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在咳嗽的缓解期,补虚扶正,以达根治的目的。 咳嗽以咳嗽为主症的呼吸道疾病。分外感新咳及慢性久咳。外感者,伴发热、恶寒、咽痛、头痛等;久咳多见于老年人,冬发夏愈,咯脓痰,气喘。治疗:❶针刺或药线点灸天突、大椎、风门、肺俞等。 ❷金银花、板兰根、大青叶、枇杷叶,水煎服,治外感咳嗽。 ❸鱼腥草、鸭蛋,共煮吃,治肺热久咳。 ❹石仙桃、蜜糖,柑果皮,浸酒服,治老弱久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