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品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品服

官吏按九品流官的等级所穿着的公服。《新唐书·郑馀庆传》: “每朝会,朱紫满庭,而少衣绿者,品服大滥。”

品服pǐnfú

也称“品色衣”。官服。品级不同,服色、样式亦不同。品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的北周,不过当时只限于宫廷侍卫之官穿着。到了隋唐时期,品服制度逐步形成且演变为官吏常服。唐朝品服,一般头戴折上巾,身穿圆领袍,脚着乌皮六合靴。其后品官服色曾有多次规定,但变化都不太大,基本上以紫、绯、绿、青四色定官品高低,并形成制度。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十三銙;四品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九銙;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并鍮石带九銙。唐以后,各朝仍沿用唐朝的品服制度。宋代把公服和常服合为一种,仍以服色区别官职大小,三品以上用紫色,五品以上用朱色,七品以上用绿色,九品以上青色。服装式样是曲领(或圆领)大袖,下裾加横襕,头戴幞头,腰束革带,脚穿靴或革履。明朝则以公服为品服,明洪武二十六年定制:衣用盘领右衽袍,头戴幞头,腰围革带,脚着皂靴。一品至四品着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子八品以下同。袍的花纹以花径大小分别品级,一品大独科花,径五寸,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答花,无枝叶,径二寸;四品、五品小杂花纹,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小杂花,径一寸;八品以下无纹。其带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鈒花,四品素金,五品银鈒花,六品、七品素银,八品、九品乌角。公、侯、伯、驸马与一品同。至清代品官服色大变。皆为青色或蓝色,品级以绣纹与装饰物区别。如文官一品,绣仙鹤,武官一品,绣麒麟;文二品,绣孔雀,武二品,绣狮子;文三品,绣孔雀,武三品,绣豹;文四品,绣雁,武四品,绣虎;文五品,绣白鹇,武五品,绣熊;文六品,绣鹭鸶,武六品,绣彪;文七品,绣鸂鶒,武七品,绣犀;文八品,绣鹌鹑,武八品,绣犀;文九品,绣练雀,武九品,绣海马。《新唐书·郑庆余传》:“每朝会,朱紫满廷,而少衣绿者;品服大滥,人不以为贵。”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香山诗不惟记俸,兼记品服。”

品服

古代品官所着之服。古代官员分为九品,凡是有品级的官员称为“品官”。品官等级不同,其服饰的颜色、形制、质地也不同,以显示等级与尊卑。如《唐会要》记载: “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大红),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妇人从夫之色。”《明史·舆服志》:“一品大独科花,径五寸;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答花无枝叶,径二寸;四品五品小杂花纹,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小杂花,径一寸;八品以下无纹。”“其带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钑花,四品素金,五品银鈒花,六品七品素银,八品九品乌角。”不同朝代,文武官员品服礼制也有所不同。

品服

古代官吏穿的公服。在色彩、图案纹饰上按官品的高低,各有不同的规定。如唐代制度:五品以上绯衣,三品以上紫衣。《新唐书·郑馀庆传》:“每朝会,朱紫满庭,而少衣绿者,品服大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