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哮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哮证

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痰浊内伏,是哮证的夙根,常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而诱发。发作时由于痰阻气道,肺气上逆,痰气相搏,故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病。辨证论治:发作期,祛邪为主。
❶寒哮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稀薄,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以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紫苑、款冬花、半夏、五味子、生姜、大枣)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❷热哮者,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痰黄粘稠,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以定喘汤(白果、麻黄、桑白皮、款冬花、半夏、杏仁、苏子、黄芩、甘草)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❸痰哮者,寒热不显著,喘咳胸满,不得卧,痰涎涌盛,喉如拽锯,咯痰粘腻难出,舌苔厚浊,脉滑实。以三子养亲汤(见喘证)加厚朴、半夏、杏仁,另吞皂荚丸(皂荚、大枣)涤痰利窍,降气平喘。
❹阴盛阳虚者,病久,发作频繁,发作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以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当归、陈皮、前胡、肉桂、厚朴、干姜、甘草)加胡桃仁、补骨脂、紫石英等化痰降气、补肾健脾,标本同治。缓解期,扶正为主。
❶肺虚者,自汗怕风,易感冒,气短声低,舌苔薄白,脉弱。以玉屏风散合生脉饮益气补肺固表。
❷脾虚者,平素食少脘痞,倦怠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脉细。以六君子汤健脾化痰。
❸肾虚者,平素短气息促,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质胖嫩,脉沉细,属阳虚,以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舌红少苔,脉细数,属阴虚,以六味地黄汤加五味子滋肾纳气。针灸治疗:以肺俞、太渊、丰隆为主穴。发作期属于寒哮者加膻中、尺泽、合谷;属于热哮者加中府、尺泽、曲池。缓解期属脾肺气虚者加膏肓、脾俞、胃俞、足三里、太白;属肾虚者加肾俞、关元、太溪、足三里。发作期针刺泻法,缓解期针刺补法,并可加灸。调护:
❶缓解期病人应注意保暖与避风寒,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亦可做呼吸操,太极拳。
❷哮证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乐观主义精神。
❸居室应选择朝阳温暖、空气新鲜的房间。避免一切刺激性异味,如油漆、煤烟等。
❹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烟酒。不可食入过咸、甜、酸、冷、热食物。
❺宜少食多餐,切忌过饱而诱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