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90 唐兰1901—1979古文字学家。号立庵。浙江嘉兴人。1920年就学于无锡国学馆。1924年在无锡任中学国文教员。1931年起开始在大学任教,先后任东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中国大学及西南联大等校讲师、副教授、教授。1936年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任副院长等职。他从事语言文字的教学与科研50余年,有专著多部,论文达170篇。所著《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对汉字的发展演变作了系统研究、影响极大。他提倡象形、象意、形声“三书说”,反对传统的“六书说”;又总结出考释古文字的4种方法:对照法、推勘法、偏旁的分析和历史的考证,将古文字研究引向科学轨道。此外,他在青铜器、甲骨文、石鼓文、汉语音韵、文字改革及古文献整理等方面都有卓越成果。著述尚有《殷墟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等。 唐兰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在西周青铜器和金文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订正了一些器名,对一系列重要器铭作了考释断代。晚年参加马王堆汉墓帛书的整理和侯马盟书的研究,颇有建树。著作有《西周铜器断代中的“康宫”问题》、《周昭王时期的青铜器铭刻》等。参见“语言文字”中的“唐兰”。 唐兰1901—1979中国现代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浙江嘉兴人。1923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馆。先后在东北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授三礼和古文字学。1940年任西南联大教授。解放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调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专研古文字和商周铜器。主张突破说文体系,创造性地进行古文字研究。主要著述有《中国文字学》、《古文字学异论》、《天壤阁甲骨文存》、《殷墟文字记》等。 唐兰中国古文字学家。1901年1月8日生,1979年1月11日卒。浙江省嘉兴秀水县(今嘉兴市)人。年轻时曾在江苏无锡国学专修馆就读三年。1932年开始在多所高校讲授古文字学。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调故宫博物院,先后任陈列部主任、研究员、副院长等职。其主要著作有:《古文字学导论》(1935)、《殷墟文字记》(1934)、《天壤阁甲骨文存》(1939)、《中国文字学》(1949);《赵孟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