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447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明代画家。吴(今苏州)人。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交,人称“吴中四才子”。弘治间举应天府解元。旋于会试,因科场舞弊案,受累革黜。乃绝仕进功名之念,云游四海,后归故里,潜心绘事。性疏朗,任逸不羁,纵酒吟诗,玩世不恭。晚年好禅学。自云“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前,不愿鞠躬车马前。”刻章自命“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故生平逸事甚多。山水、人物、花鸟、仕女、楼阁无一不工。初师周臣,而雅俗迥别。上自宋代李、范、马、夏,近至“元四家”,靡不研解。能融各家之长,自成一格。作风沉郁,而风骨奇峭,行笔秀润缜密而有韵度,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学李唐、刘松年,实青出于蓝。兼善书法,能诗文。著有《六如居士全集》。存世画迹有《秋风纨扇图》(有专条)、《洞箫仕女图》、《看泉听风图》(均藏南京博物院)等。 唐寅1470—1523明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人。初学画于周臣。29岁时应乡试夺魁,进京会试时因科场舞弊案受辱,愤然辞职,以书画度日。后游历名山大川,画艺大进。因生活坎坷,满腹悲愤,玩世不恭。刻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自言志曰:“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孽)钱。”善于画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但变大斧劈皴为细劲的长条皴。景物繁复清秀,刻画细致。兼工人物、花鸟,所画仕女,柔媚细腻。亦善诗文书法。有《六如居士集》传世。 唐寅1470—1523明代文学家、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 (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弘治年间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科场舞弊案牵连被革黜,遂漫游名山大川,过纵情诗酒的放浪生活,并致力于绘画。其诗文不拘成格,多写闲情琐事。其绘画工山水,擅长人物仕女,有时也作水墨花鸟,俊俏活泼,饶有情致,在吴门四家中名声最高。有《六如居士全集》及 《画谱》 传于世。 唐寅1470—1523Tangyin明代画家,吴门四家之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江苏吴县人。少年有才名,弘治十一年中应天府解元,后入京会试,以考场舞弊案被牵连下狱,罢为吏。由于仕途不得志,遂绝意进取,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他性格狂放不羁,诗文书画,才气横溢。书法师赵孟頫,绘画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楼阁等无所不工。早年从师周臣,又追慕李唐、刘松年等“院体”传统,吸收元四家水墨浅绛法,博取众长,以工细为主,而兼文人画的笔墨,兼融并包,自创一派。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也有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悠闲生活的作品,笔墨技法随题材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人物画在他的作品中占相当的比重,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仕女形象注意造型优美。早年以工细艳丽为主,色调浓丽,后来稍变为水墨写意,线条细劲流畅,风格洒脱。他的工笔人物画《孟蜀宫伎图》描写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主孟昶的宫廷生活,精心描绘了四个盛装宫伎的神情面貌,宫女们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头戴莲花冠,各持壶、盘等器物,相对而立。画法继承五代和宋人工笔重彩的传统,人物面貌秀丽,体态端庄,衣纹作铁线描,线条细劲流畅,色调浓艳鲜明,技法精工,是唐寅早期人物画的代表作。唐寅的传世作品还有《秋风纨扇图》、《山路松声图》、《枯槎鸲鹆图》、《事茗图》、《落霞孤鹜图》等。 孟蜀宫伎图 唐寅 唐寅1470—1523明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以卖画/为生,生活不羁,刻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精山水、仕女,格韵沉郁,笔墨秀润,风骨奇峭。工笔、写意俱佳,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书法俊迈轶群。画迹有《落霞孤骛图》、《秋村图》、《孟蜀宫 唐寅明代画家、文学家。擅诗文。文以学六朝为主,辞句敏快。晚年作诗自放无束,不讲格律,不拘成法,不避口语,有真情实感。题画诗清新活泼,为世所重。散曲以小令见长,翩翩有致。尤善画,亦工书法。有《六如居士全集》十八卷。参见“艺术”中的“唐寅”。 唐寅1470—1523明画家。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有梅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别号。吴其(今江苏苏州)人。弘治戊午(1498年)举应天府(今南京)解元,因牵涉科场案件,株连入狱,被革黜,后以书画度日。赋性逸朗,能诗善画,艺学精湛,为一代文士。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一不精。吸收历代绘画优长,继承南宋院体画技,创文人画之特质,独树秀润缜密、柔媚细腻的艺术风格。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在明朝文坛上被誉为“吴中四杰”之一。其诗文风致,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在他写的《桃花庵歌》中有“别人笑我成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尤喜画中题诗,在画竹题诗中有“一枝寒竹获山家,秋夜来听雨似麻,嘈杂欲疑蚕上叶,箫森更比蟹爬沙”。其仕女画代表作为《孟蜀宫妓图》(绢本设色,藏故宫博物院),画中题诗为“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不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山水画《山路松声》为其画风成熟时期之佳品,其笔墨挺拔又富柔和,题诗为“女儿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有《六如居士全集》、《六如画谱》传世。 唐寅唐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寅天资聪颖,初与乡里狂生张灵相善,纵酒为乐,不事科举。后听从祝允明规劝,闭户读书经年。弘治十一年(1498)中乡试第一。座主梁储荐其文于程敏政,亦被赏识。不久,寅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黜落,并下狱。谪为吏,寅以为耻,辞不就任。家居时益放浪形骸。筑室名桃花坞,日与客醉饮其中。寅擅丹青,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兼擅书法。能诗文。诗初尚才情,晚年不拘成格,颓然自放。文以师法六朝为主。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1470—1523明画家、文学家。字伯虎,一字子畏,自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少与张灵相善,学画于周臣。才气奔放,年二十九举乡试第一,会试时因被科场舞弊案所累,下诏狱,谪为吏。自此漫游名山大川,致力于绘画,纵情诗酒,并以卖画为生。他“赋性疏朗,狂逸不羁”,曾镌一印,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善作山水画,尊重两宋诸家,多取李唐、刘松年之长,兼采元人画法。造景或雄伟险峻,或平远清幽,都能小中见大、粗中见细,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挺秀线条的皴法,行笔秀润缜密而有韵味,工笔、写意俱佳。特别善作人物仕女、花鸟、楼观之画,他的着色山水被称为“院体”。与文徵明、沈周、仇英合称“明四家”。兼善书法,能诗文。文以六朝为宗; 诗初多秾丽,中年学刘禹锡、白居易,晚年不拘成格,著有《六如居士全集》。传世作品有《山路松声图》、《青山伴侣图》、《骑驴归思图》、《江南农事图》等。 唐寅唐寅 (1470—1523),明代画家、文学家、书法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南京解元等。吴县人。少有俊才,博雅多识,初学画于周臣,同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 “吴中四杰”。 唐寅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文学家、书法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南京解元等。吴县人。少有俊才,博雅多识,初学画于周臣,同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杰”。 唐寅明代画家。1470年生,1523年去世。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擅山水,兼工人物。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1498年考中应天府第1名解元。1515年自号“六如居士”。为人狂放,不事科举。擅长诗画,作品多游记和题画的诗歌,挥洒自如,天然成趣。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唐仲冕辑《六如居士全集》,收诗文集7卷,补遗1卷,外集6卷,画谱3卷,墨亭新赋1卷,花坞联吟1卷。《湖山一览图》轴(139cm×56cm)。《墨梅图》轴(95.9cm×36.1cm)。《春雨鸣禽图》轴(121cm×26.7cm)。《春山伴侣图》轴(82cm×44cm)。《骑驴归思图》轴(77.7cm×37.5cm)。《秋风执扇图》轴(77.1cm×39.3cm)。《毅庵图》卷(31.1cm×137cm)。《牡丹仕女图》轴(125.9cm×57.8cm)。《落霞孤鹜图》轴(189.1cm×105.4cm)。《山路松声图》轴(194.5cm×102.8cm)。《渡头帘影图》轴(170.3cm×90.3cm)。《丘陵独步图》轴(55.1cm×27.8cm)。《看泉听风图》轴(72.5cm×34.7cm)。《洞庭黄茅渚图》卷(22.1cm×66.8cm)。《孟蜀宫妓图》轴(124.7cm×63.6cm)。《风竹图》轴(84cm×44.5cm)。《灌木从筱图》轴(109.4cm×58.9cm)。《古木幽篁图》轴(146cm×148.6cm)。《步溪图》轴(159cm×84.3cm)。《虚阁晚凉图》轴(171cm×138cm)。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