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贤三昧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唐贤三昧集

诗总集。清王士祯(1634—1711)编。三卷(一作二卷)。士祯有《王渔洋全集》已著录。此编专录盛唐作品。编者承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之说,以禅喻诗、提倡“神韵”与“妙悟,”故特尊王维。书录王维、孟浩然等四十三人清微淡远之作,取“三昧”(佛家语,梵文译音,义为“自在”)名书,力赞王维等人的“自在。”以此极力排斥李白、杜甫。此编一出,即遭赵执信等人之非议,沈德潜亦在《唐诗别裁集》中极力抵斥。后之反对者,代不乏人。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乾隆间吴煊、胡棠笺注本。

《唐贤三昧集》tangxiansanmeiji

唐诗选集。清王士禛编选。3卷。专录盛唐诗歌,不选李白、杜甫,自王维以下,选储光羲、孟浩然、刘眘虚、常建等42人诗,共448首。“三昧”是梵文音译,佛学术语,愿意为正定,文论家借用作奥妙,诀窍解。编者自云对司空图的“妙在酸成之外”,严羽的“翔羊挂角,无迹可求”“别有会心”,于盛唐诗便“录其尤隽永超诣者”。其用意在提倡“神韵”与“妙语”,对明代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的诗风进行救弊补偏。但因此也排斥了唐诗中那些雄奇壮阔之作。
有康熙刻本。又有乾隆间吴煊、胡棠注本。

唐贤三昧集

三卷。清王士祯(1634—1711)编纂。王士祯本名士祯,因避讳作士正,改作士祯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王士祯为一代宗匠,著述颇丰,著有 《古欢录》《南来志》、《渔洋诗话》等。此集选盛唐诗人四十三家(有入中唐者),诗四百四十五首。前有编者自序。王士祯对严羽“盛唐诸人,唯在兴趣”之说,别有神会,因而 “录其尤隽永者超诣者”而存之。仿王安石编 《唐百家诗选》之例,未选李、杜之诗,因张九龄、韦应物诗作已编入《五言诗选》,故亦不重录其诗。集后有王士祯弟子𤤔极、盛符升所作后序。后序称 “三昧”,取佛经自在之义。何世璂 《燃灯记闻》指出,因王士祯不满于“世元依附盛唐者,但知学 ‘九天阊阖’,‘万国衣冠’之语,而自命高华,自矜为壮丽。”故有 《三昧集》之选,要在剔出盛唐真面目与世人看。可见,王士祯选编此集的真正目的是要矫正明以来诗坛的不良倾向。然王士祯自品诗格,原不精于考证,也使集中出现一些失误。有 《四库全书》本。

唐贤三昧集

唐诗选集。清王士祯选编。3卷。选盛唐王维、储光羲、孟浩然、常建等42人诗448首。其中以王维诗居首,而且选诗最多。王士祯不选李白、杜甫诗,反映其以“神韵”说为尺衡。“三昧”是梵文音译,原意为正定,文论家借用作奥妙、诀窍解。编写者自序说,对司空图所云“妙在咸酸之外”,严羽所云“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别有会心”,于盛唐诗便“录其尤隽永超逸者”。他的用意在于对明代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的诗风进行救弊补偏。其门人王立极跋文说此书选诗:“大要得其神而遗其形,留其韵而忘其迹,非声色臭味之可寻,语言文字之可求也。”此书有康熙刻本。又有乾隆间吴煊、胡棠注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