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高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唐高祖见“李渊”。 唐高祖566—635即李渊,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 (今甘肃临洮) 人。西凉太祖李暠七世孙。其祖李虎仕北周八为柱国之一,后追赠唐国公。隋文帝独孤后为李渊从母。隋大业十三年 (617),官拜太原留守。晋阳令刘文静谋举事,惧其不听。乃与裴寂、李世民谋,选晋阳宫人私侍李渊,然后告之。李渊假装要将世民送官,实际上是等待时机。当时,农民起义已成燎原这势,各地豪强纷纷起兵,隋朝灭亡已成定局。617年六月,采刘文静谋,卑辞厚礼,以结突厥始毕可汗,稳定后方。七月,从晋阳起兵,向关中进攻。十一月,李渊兵人长安,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次年,逼杨侑让位,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改元武德。武德九年(626)六月秦王李世民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八月,传位于太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卒,年七十。谥曰大武,庙号高祖,葬于献陵。高祖二十二子,十九女。 唐高祖566—635即“李渊”。唐朝建立者。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一说陇西狄道人;一说钜鹿人。家世为北周、隋贵族,袭封唐国公。大业十三年(617年)任太原留守。乘隋末农民大起义使隋王朝土崩瓦解之机,起兵反隋,破长安,立炀帝孙侑为帝。次年逼侑逊位,建立唐朝。在位九年,传位次子世民,自立为太上皇。 唐高祖566—635即李渊。唐王朝的建立者。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作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袭封唐国公,隋末任太原留守,曾镇压过历山飞、毋端儿等农民军,当隋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趋于土崩瓦解之际,他积极发展个人势力,准备夺取政权,于大业十三年 (617)据太原起兵反隋,十一月攻入长安,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恭帝),自任大丞相,封唐王。次年杨广死于江都,即逼杨侑退位,自立为帝,国号唐,改元武德,仍都长安。随后即以关中为根据地,镇压了辅公祐、刘黑闼等起义军,并消灭了隋末各分裂割据势力,实现全国统一。在位期间,一切制度,多承隋旧,统一全国的战争结束后,改作渐多。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后,传位给次子李世民,称太上皇。贞观九年 (635) 病死。年70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