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商战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26 商战论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理论。王韬曾指出,西方列强靠兵力和商力二者来侵占其他国家,中国必须“兵力商力二者并用”,才能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郑观应明确提出了商战论。他认为西方各国“以商富国,以兵卫商,不独以兵为战,且以商为战。”对被侵略的国家来说,商战比兵战的危害更隐蔽、更深重,因而更危险。“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兵战之时短,其祸显;商战之时长,其祸大。”同西方侵略者斗争,兵战是治标,商战才是固本。他提出“振兴商务”的口号,要求中国农、工、商各经济部门,都要根据中外贸易的需要,采用现代机器生产和新式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做到“中国所需于外洋者,皆能自制,外国所需于中国者,皆能运售。”从而取得在“商战”中的决胜权。商战论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严重危害,主张大力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 330 商战论见05226条。 商战论商战论是近代主张以商业为中心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从而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商业竞争的思想。此观点是由资产阶级改良派早期代表人物郑观应明确提出的。他把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分为“兵战” (军事侵略) 和 “商战” (经济侵略)。他说: “泰西各国以商富国,以兵卫商。不独以兵为战,且以商为战”,而“国家不惜巨基,备加保护商务者,非但有益民生,且能为国拓土开疆也”。(《盛世危言·三编·商战》)郑观应把兵战称为“有形之战”,把商战称为 “无形之战”。他说: “兵战之时短,其祸显; 商战之时长,其祸大”,“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同上)主张以兵战对兵战,以商战对商战,并认为商战比兵战更为重要。他强调 “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同上)要求认真对付商战。他主张一方面 “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同时 “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治其本”,“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同上书,《商务》)但兵战归根到底取决于商战,即经济实力的大小。因此他提出: “决胜于商战”的口号。而商战的胜利,要依靠有竞争力的商品,这就要拥有能生产出精美商品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机器。为此他主张大力发展机器制造业,并相应地设立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有效地进行商战,他要求清政府改变 “困商之虐政”,实行 “护商之良法”,(同上书,《商务二》)如裁撤厘金,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给商人以自由投资权利,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等。郑观应的商战论,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