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喀麦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喀麦隆Cameroon中非国家。西南临几内亚湾。面积47.5万平方公里。人口1050万(1986年)。首都雅温得。境内大部为平原。自北而南,由热带草原气候过渡为热带雨林气候。富水力、铝土矿等。经济以农牧业为主,水电和炼铝业较重要。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面积475,00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 (1985年),约有216个部族。主要有富尔贝族、巴米累克族等。官方语言为法语和英语。居民中约35%信基督教,20%信伊斯兰教,其余信原始宗教。首都雅温得。境内西部和中部为高原,西南沿海和北部为平原。西南近海处的喀麦隆火山海拔4,070米,是西非的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萨那加河、尼永河等。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往北过渡到热带草原气候。主要矿藏有铁、铀、钻石、铜、白钨和石油。农产品有可可、咖啡、棉花、小米、高粱、玉米、水稻、木薯等。工业以炼铝、木材加工、食品、纺织、制革为主。出口可可、咖啡、木材、棉花、石油、铝制品等; 进口机械设备、钢铁等工业制品。货币名称为非洲法郎。公元5世纪起先后形成了一些部落王国。15世纪起葡、荷、英、法、德相继侵入。1902年德国占领全境。一次世界大战后东、西部分别成为法、英委任统治地,二次大战后改为托管地。1960年1月1日法托管地宣告独立,成立喀麦隆共和国。1961年2月英托管地北部并入尼日利亚,南部与喀麦隆共和国合并,组成喀麦隆联邦共和国。1972年5月20日改称喀麦隆联合共和国,1984年1月改为现名。1971年3月26日同中国建交。 喀麦隆非洲中西部国家。全称喀麦隆共和国。1972年5月20日成立喀麦隆联合共和国。1984年1月改今名。国土面积475422km2,人口1340万(1996)。首都雅温得。1971年3月26日与中国建交。全境大部地区为高原。喀麦隆火山海拔4070m,是全国最高峰。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年平均降水量2000mm以上,喀麦隆火山山麓降水年达9000多mm,是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也发展较快。1997/1998年(1~6)月国内生产总值54008.5亿非洲法郎(估计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51美元。汇率:1美元=593.5非洲法郎(喀货币)。1996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8%,其中加工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7%。1996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6%。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9%。耕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8%。林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1996/1997年度原木产量320万m3,出口收入占出口总额的12%。交通以公路为主,公路运输占全国运输总量的85%以上。有铁路总长1115km(窄轨)。公路总长约49600km,其中沥青路3719km。主要海港有杜阿拉、林贝和克里比,其中杜阿拉港吞吐量占各海港总吞吐量的96%。1996/1997年度,水运货运总量470万t。有两家航空公司,共有大型飞机8架。全国有63个机场,其中3个国际机场。推行普及教育,提高入学率,儿童入学率为79%。全国有公、私立中、小学校、技校和幼儿学校9000多所,中、小学教师7.5万名,学生278万名。高等院校有雅温得大学等6所大学和3所工艺学院。有文盲500万人,文盲率40%。喀麦隆2004年人口1630万。国庆日5月20日。独立日1月1日。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20亿美元。经济增长率4.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40.7美元。通货膨胀率0.6%。工业、农业产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2003)、30%(2004)。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