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友斋丛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四友斋丛说

书名。明何良俊撰。三十八卷。成书于嘉靖末。良俊,初入国学,得孔目,后弃官家居,二十年不下楼,家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本书搜采广博,对史学、文学研究者均有参考价值。书中亦有学校、科举及入仕文人的轶闻趣事,诸如卷九《史五》记状元直谏被谪,卷十《史六》记科举入仕成名臣、重国学选贡徒、张燧遭抑、丘文庄取罗玘,卷十五《史十一》记康海中状元、张石磐为提学所取文字专尚清新,卷十六《史十二》记钱文通教内臣而损名,卷十七《史十三》载顾清不就吏部,陈文裕为提学黜退晋王乐工,等等。有隆庆三年(1568)初刻本、万历七年(1579)重刻本、纪录汇编本(《摘抄》),今有中华书局句读本。

四友斋丛说

三十八卷。明何良俊 (?—1573)撰。何良俊字元朗,号柘溟,松江华亭 (今属上海市)人。与其弟何良傅皆负俊才,时人以 “二陆”比之。何良俊少笃学,二十年不下楼,所藏书四万卷,一一涉猎。在海上筑有清森阁,藏有名画百签,古法帖彝鼎数十种,后以岁贡生入国学,因有俊才,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与赵贞吉、王维桢等相处甚欢。不久称疾归。著有《何氏语林》、《何翰林集》、《四友斋丛说》等。此书分经、史、杂记、子、释道、文、诗、书、画、求志、崇训、尊生、娱老、正俗、考文、词曲十六类,又附有续史一类,共计十七类。杂引旧闻,并加以论断,有考证和评论,对明代史实、地方掌故与士大夫的轶闻多有记录。一般说来,其考证较平常,而议论多可取。如谓《史记·游侠传》序论为司马迁愤激之言,并非庄语;其文章之抑扬出入,富于变幻,不是《汉书·游侠传序》所能相比 (“史”一),确属公允之评。又谓明成祖修《五经四书大全》之后,不用汉儒之说,专重程朱传注,学者但据以略加敷演,凑成八股,便取科第 ( “经”三),也颇为切中时弊之论。其记南京各衙门摆酒宴客的陋习 (“史”八)、正德十年以后松江征收钱粮的情况 ( “史” 九)、记隆庆时纂修实录的草率 ( “史”四)、松江人民以歌谣联语对府县官的讽刺 (“杂记”)等等,均能表现明代的政治面貌。其记考功郎中寄耳目于皂隶,纵之为恶,尤为痛切:“南京考察,考功郎中或有寄耳目于皂隶者,故其人狞恶之甚。纵考功不以之为耳目,然此辈皆积年狡猾之人,好生唇吻,群类又多,转相传播,其言易售。故各衙长官但能打皂隶,则为有风力者矣。然数十年来无一人也。”(“史”八)由此可见明末政治的腐败。此外,如记文征明拒绝为权贵作画,唐伯虎佯狂以摆脱朱宸濠的羁绊,马中锡有所感而撰《中山狼传》等轶闻,也有助于研究文史。只是书中的经、史、子诸门,多摘抄经传子书的原文.不加评述,显得毫无意义。另外何良俊对海瑞令东南豪绅退田一事,表示反对,认为非善政 (“史”九),则反映出当时一般封建士大夫维护大地主利益的立场。此书初本三十卷,刻于隆庆三年;续撰八卷,合为三十八卷,重刻于万历七年。以前常见的是《纪录汇编》的六卷摘钞本,现有中华书局1959年排印《元明史料笔记丛刊》足本。另有《四友斋丛说摘抄》七卷,有《纪录汇编》本,民国二十六年(1937)商务印书馆据此影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另有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等。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点校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