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库全书总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四库全书总目古籍解题书目。亦称《四库总目提要》。清纪昀 (1724—1805)总纂。 二百卷。昀有《纪文达公遗集》 已著录。 乾隆三十七年,始修《四库全书》,昀任总纂官。按全书编例,每收编一种书,便由审编者撰其一篇提要,昀始终总其事,用功甚勤,经昀增删厘定,至乾隆四十六年完稿,呈乾隆帝钦定。后随“全书”续补抽换,又几经增删,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殿本刊成。分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 六十六子目。经部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四书、乐、小学十类,附子目九;史部分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附子目二十六;子部分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附子目二十六;集部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附子目五。部、类前有总叙、大叙,说明分类标准,概括本类内容,子目后间附按语,阐明思想渊源,学术流派等分类立目原由。凡此著录选入《四库全书》者,共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九卷。各类子目后附有“存目”,即仅写提要,不入编《四库全书》,共列“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凡一万○二百四十九种(据中华书局影印本)。提要大体介绍作者生平,内容大旨,著述渊源,考辨文字, 增删校勘, 篇帙分合, 本书得失,评论版本及其他方面优劣等。并于书名下注书籍来源和卷册数。分类守旧,思想掺杂糟粕,考证评价难免纰谬遗漏,但较完整系统地介绍乾隆前所存历代典籍,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与《四库简明目录》、《四库提要辩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参用。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以浙江杭州本作底本,用殿本、粤本校堪影印出版,附《四库撤毁书提要》、《四库未收书提要》和校堪记、书名、著者索引,颇便查阅。受此书影响,一九七一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一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所收书为《四库全书》未收之书和乾隆以后至清末大量古籍文献。 163 四库全书总目亦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清代纪昀总纂,乾隆55年殿本刊成。是古籍解题书目,本书较完整系统地介绍了乾隆前中国历代所存经籍,提要介绍了选入各经籍的作者生平、内容大旨、渊源、考辨文字增删、篇帙分合、本书得失、评论版本及各方面的优劣、并在书名下注明本书的来源,对研究古籍有重要参考价值。书分经史子集4部44类,66子目。经部: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四书、乐、小学10类,附9子目; 史部: 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15类,附26子目;子部: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14类,附26子目;集部: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5类,附5子目。部与类之前均有总叙,大叙,子目之后附按语,以阐明思想渊源、学术流派、分类以及立目的缘由。著录选入《四库全书》的有3461种,79309卷,各类子目后附有 “存目”,列 “四库”未收的书6793种,93551卷。凡10259种。 四库全书总目官修丛书目录。亦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总目》以乾隆第六子永瑢领衔总裁,实际上由总纂官纪昀总其成。纪昀(1724—1804),字晓岚,一字春帆,号石云。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达。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及《纪文达公遗集》传世。《总目》是为配合《四库全书》而编纂的。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清政府用了十年左右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纂修成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从各省采进的书籍均经专设的《四库全书》馆纂修官校订,并撰写提要附于各书之前。各篇提要再经总纂官综合平衡,修改补充,分类编排,合为《总目》。《总目》初稿完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其内容后又随《四库全书》的不断补充和抽换而几经增改,直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才最终写定,付武英殿刊行。 四库全书总目亦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永璿等撰。200卷。提要为《四库全书》各纂修者于校阅时分撰,经增删厘定而成。收录已选入《四库全书》的书3461种,79309卷;存目中收书6793种,93551卷。共10249种,分经、史、子、集四部44类,66子目。介绍作者生平内容大旨,著述渊源,考辨文字增删、篇帙分合、本书得失,评论版本及其他方面之优劣,注明本书来源 。中华书局1965年以浙江杭州本作底本,参用殿本和同治间粤本相校影印出版,附四库撤毁书提要、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校记、四库全书总目书名及著者姓名索引。16开,2115页。 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名。清纪昀等根据乾隆皇帝旨意,将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收入和未收入的古籍,全部撰成提要汇编而成。二百卷。包括收入《四库全书》的三千四百七十种,未收入的存目书六千八百一十九种。分经部十类、史部十五类、子部十四类、集部五类。四部前有总序,大小类均有小序,书附提要。是一部总结古代目录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代最大的官修目录。清代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时,纂修官对备选的书所拟的提要稿,由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等修改成初稿,最后由纪昀加工定稿,成书于1782年至1789年间,历时7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武英殿刊版。共200卷,收书10254种、172860卷,包括《四库全书》收入的书3461种、79309卷;仅存其目的书6793种、93551卷。分经、史、子、集4部,44类,并设67属。部下有“总叙”,每类有小序,条目后有“案语”,说明类例演变。此书编成后,又有《四库简目》20卷,《四库补正》60卷等续补之作。其通行版本有4种。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