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四时纂要唐代韩鄂撰。约写成于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世纪初。本书按春、夏、秋、冬四季的岁时习俗和农事编辑,分月叙述,是一部月令式的农家杂录。所涉及的地区大约在渭河和黄河下游一带。本书主要是采录各种书籍编纂而成的。全书共698条,讲农业生产的245条,内容包括粮食、油料、纤维作物、蔬菜、染料作物及染料采制、蚕桑、竹子、茶等。占候、择吉、禳镇等资料达348条。书中有关酿造酱醋和家传验方等内容,是经作者验证了才写进书中的。 《四时纂要》Essential Farm Activities inAll Four Seasons唐末叙述农事活动的月令类农书,内容涉及农家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属于通书性的农业文献。 著者韩鄂,生平及其著书年代均无史料可据。多数学者认为他是唐末至五代初年的人。成书年代大致在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四时纂要》的内容主要摘引前人的著述,其中尤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为最多。作者在《自序》中说:“手试必成之醯醢,家传立效之方书。”表明也包含作者自己的心得。 全书约有4.3万余字,分为五卷。按月依次编排了天文、占候、禳镇、食忌、祭祀、种植、修造、牧养、杂事、愆忒(天气异常引起的灾祸)等资料。可归纳七个方面: ❶农业技术。内容占全书的一半以上,是本书的主体。其中尤以大田作物和蔬菜所占比重最大。畜牧、兽医、果树、蚕桑、渔业等处于从属地位。有些农业技术已较前代有显著的发展,例如葡萄藤穿过枣树靠接法、紫花苜蓿与麦混种法,以及茶树、棉花、菌子、薯蓣等栽培技术和人工养蜂均属首次记载。其中“种木棉法”一条有后人混入的嫌疑。 ❷农副产品贮藏加工。这一类约占全书的五分之一,内容包括织造、染色、酿酒、制酱和饴糖、乳品、油脂、淀粉、动物胶等的加工以及食品的腌藏等。其中酿酒、制酱、制淀粉的技术均较前代有较大的发展。 ❸医药卫生。包括药用植物的栽培、采收、药物贮藏、民间验方以及润肤品和装饰品的制备等等。其中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是首次记载。 ❹器物修造。包括工具、武器、油衣、漆器、墙屋及其他日用杂器的修造和贵重衣物的保藏。 ❺买卖和租贷。包括农副产品买卖、租种土地和雇用工人等等。 ❻文化教育。包括文化、武术、方术的授受和书画、笔墨等文化用品的保藏。 ❼天象、占候、禳镇、食忌。这部分中虽然也有某些内容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大部分都属封建迷信。 《四时纂要》除大量摘引前人文献外,作者所收录的资料有不少是历代农书中的首次记载,填补了从6世纪初的《齐民要术》到12世纪的陈旉《农书》之间的空白,保存了不少现已散失的资料,确是研究唐和五代农业生产技术史、社会经济史和民间习俗史的重要文献。 《四时纂要》原已失传,1960年日本人山本敬太郎发现了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的朝鲜刻本。这个刻本是以宋太宗至道二年(996)杭州刻本为祖本的重刊本。1961年由东京山本书店影印(见图)。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缪启愉据山本书店影印本的校释本,题为《四时纂要校释》。这是迄今较便于利用的一种。1982年日本安田学园出版了渡部武的《四时纂要译注稿》。

据朝鲜刻本影印本 《四时纂要》书影
《四时纂要》Sishi Zuanyao中国古代按月令记述农事的著作。作者韩鄂,唐末五代初(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人,生平不详。全书共五卷,按春、夏、秋、冬逐月分编。每月记述该月节气和相应的农事活动,如正月包括立春、雨水两个节气,列出了嫁树、种藕、治薤畦、耕地、锄麦、垅瓜地、种冬瓜、种葵、接树、秧薤等一、二十项农事活动,各项活动下还列有较详细的技术方法。本书反映了华北地区的节气和农事活动,从农业气象角度来看,《四时纂要》反映了唐、五代这个历史时期,在华北温暖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上引种棉花等喜温作物的成果;但书中占卜、禁忌之类迷信的内容较多。原书已散佚。60年代在日本发现了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的朝鲜刻本,是根据公元996年北宋时的版本刻印的。现有缪启愉整理的《四时纂要校释》。 四时纂要农书。五卷。韩鄂(生卒年不详)编撰。一作韩谔,唐末或五代初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自序称:“余是以编阅农书,披罹杂诀。”所采有《氾胜之书》、崔寔《四民月令》、贾思勰《齐民要术》、韦行规《韦氏月录》及《山居要术》、《保生目录》、《地利经》等各种农杂之书。作者又谓:“加以占八节之风云,卜五谷之贵贱,于试必成之䤈醢,家传立效之方书,至于相马、医牛、饭鸡彘,既资博识,岂可弃遗?”因而纂集各书,分为四时,逐月记载应做农事及各项事宜,“事出千门,编成五卷”,取名《四时纂要》。 此书所载,包括农业生产、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药用植物、医药卫生、兽医方剂、器物修造和保管、商业经营、学文练武,以及与日常农事、生活相关的占候、择吉、禳镇等内容,共六百九十八条。书中所记关于农事及其具体技术措施颇详,近于农家历性质。其中农业技术部分,除杂采各书外,主要引自《齐民要术》,但文字有所改动,分别记述了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的栽培,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和副业等,其中所载种木棉法,是我国古书中关于植棉的最早记录。此书可以说是自《齐民要术》以来讲农家生产最重要的农书。在载述农事生产的同时,还大量记载了占候、择吉、禳镇等民间迷信民俗,计有三百四十八条,几乎占全书之半,因而此书又具有农书载俗的特点。这既是因为它们多与农事生产和日常生活起居、建房、出行、婚嫁、丧葬等密切相关,也因作者认为“秦焚《诗》、《书》,欲愚黔首,唯种树之法,卜筮之文,得以幸免”(《四时纂要》自序),故为贤愚共守之道,所以书中“撮诸家之术数”,作了载录。它把民俗、迷信放在各月的开头,较多的是农业占候,计有天道占(修造与出行)、晦朔占、岁首杂占、月内杂占、立春杂占、占月影、占云气、占风、占雷、占雨、占六子、占八谷万物,以及元日占、上会日占、上元日占、月内占吉凶地、黄道占、黑道占等等。又记载了各类忌日和吉日,如每月的忌子日(为狼籍)、巳日(为天则)、亥日(为河魁),规定不可为百事,尤忌嫁娶、埋葬之事,造房架屋的吉日则为甲子、乙丑、丙子、戊寅、辛巳、丁亥、癸巳等时日。占风法指出:立夏日,东南风来,谓之巽风,其年丰而民安;乾来,年凶人饥,灾霜,麦不刈;离来,夏旱、木焦;坎来,大水,鱼行人道;坤来,万物妖伤;艮来,泉涌出而地动,人疫;兑来,人不安;震来,雷电非时击物。八方来风,只有巽风即东南风才吉,其余皆凶。书中关于这些占候,每月都有记载。虽说此书具有浓厚的迷信民俗成分,但由于它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流行于民间下层的禁忌、占候等习俗,反映了唐以前风俗的重要侧面,因此在民俗学上仍有重要的价值。 初刊于北宋至道二年(996),欧阳修所撰《新唐书·艺文志》载有韩鄂撰《四时纂要》五卷。但它在我国早佚,此后诸家书录均不见著录此书。1960年日本发现朝鲜1590年重刻本,才整理问世,于1961年由日本山本书店影印出版。1981年中华书局据此影印本进行整理校释,出版了《四时纂要校释》本。 《四时纂要》Essential Farm Practices in Four Seasons唐代农书。韩鄂撰。为9世纪末至10世纪初之间的作品,全书五卷,有4.3万余字。宋、元间失传,1960年在日本发现明万历十八年(1590)朝鲜的重刊本,随即影印出版。全书分12个月,按月列举应做的各种事宜,是一部月令体裁的农家杂录。全书有698条,其中占候、禳镇等迷信部分几占一半,其余一半中以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技术为主体,其他为农副产品加工制造、医药卫生、器物修造保管、商业经营、教育文化等。其内容主要采自前人著作,保存了不少今已散佚的资料。《齐民要术》以后的五六百年中,没有农书流传下来,它填补了这时期中古农书的空白。 《四时纂要》中国唐代农业专著。作者韩鄂,于9世纪末至10世纪初成书。全书约4.3万字。按春、夏、秋、冬12个月记述农事活动。全书共5卷,春令2卷,夏、秋、冬令各1卷。该书共699条,除去有迷信色彩的事条外,其余事条可分5类,即农业生产,加工业,制造业,货殖经营和医药卫生。这是6世纪至12世纪中最重要的一部农书。该书宋、元年间失传,1960年在日本发现明万历十八年(1590)朝鲜的重刊版,并翻译出版。1961年和1981年由日本和中国分别影印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