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四气four propertie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old,hot,warm and cool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中药基本理论之一。药性的寒、热、温、凉, 是与病性相对而言, 也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治疗效果而确定的。凡治疗热证的药物, 多属于寒性或凉性; 治疗寒证的药物, 多属温性或热性。寒为凉之极,凉为寒之渐,热为温之极, 温为热之渐。寒凉和温热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药性, 而寒与凉, 温与热, 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对于有些药物, 通常还标以大寒、大热、微寒、微温等词以示区别。如石膏大寒、赤芍药微寒, 附子大热、防风微温。此外, 还有平性药, 性质比较平和, 其中也有微寒微温者, 如桔梗平、偏凉, 佩兰平、偏温, 仍属于四性之内。《黄帝内经·素问》:“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 疗热以寒药。”都是对药物四气的作用与治疗上的归纳, 成为后世医家治病用药的基本原则。对寒热夹杂的病证, 又当寒热并用, 如左金丸中黄连、吴茱萸共用, 附子泻心汤中大黄、黄连、黄芩、附子等寒热之药的配伍。 四气又称四性,是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药性的寒凉温热与疾病性质的寒证与热证是相对而言的。凡能治疗寒性病症的药物,即属于热性或温性。凡能治疗热性病症的药物,就属于寒性或凉性。比如大黄是寒性药,具有清热泄火通便的功效,可以治疗身热大便秘结等病症。而附子是热性药,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阳气衰微,四肢寒冷等病症。一般来讲,寒凉药多具有清热降火,凉血解毒,滋阴退热,泻热通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止痉等作用,主要治疗实热烦渴,温毒发斑,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痰火咳嗽,高热神昏等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温肺化饮,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等作用,用于治疗中寒腹痛,肺寒喘咳,阳痿早泄,宫寒不孕,风寒痹痛等阴寒病症。寒药和凉药,温药和热药,在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别,即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如果应当使用热药而用了温药,当用寒药而用了凉药,就会使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相反,如若使用温药而用热药就会耗伤人体阴液,当用凉药而用寒药也易损伤人的阳气。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