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四海之内皆兄弟Sihaizhineijiexiongdi儒家提出的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命题。出自《论语·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这是孔子的弟子子夏鼓励司马牛的一段话。意思是,只要对人谦恭有礼,作事严肃认真而无过失,那么天下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兄弟。因为儒家讲仁,主张“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把爱由血缘宗族的“亲亲”关系扩大到民众,认为,苟能行仁,既使自己无胞兄亲弟,也不用感到遗憾,天地之间到处都有兄弟,只要你对他施以兄弟般的爱,他们对你也会予以同样的爱。宋儒张载发挥了这一思想,提出了“民胞物与”的学说,“凡天下疲癃残疾、孤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正蒙·西铭》)洪秀全也提出了“凡间皆兄弟”的命题,以此来团结民众。 四海之内皆兄弟孔子弟子子夏提出的伦理命题。谓天下人皆同手足,亲如一家。语出《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 ‘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司马牛是孔子弟子。四海,指天下。儒家认为,一个人如能行仁,以恭礼待人,即使自己无同胞兄弟,也不会孤独,天地之间到处都有兄弟。亦省作“四海皆兄弟”。旧题汉苏武《诗》之一:“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同路人。”晋陶潜《与子俨等疏》:“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儒家讲仁,主张“泛爱众而亲仁”,把爱由亲亲扩大到民众即普通老百姓。宋儒张载发挥这一思想,提出“民胞物与”学说,主张“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芄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正蒙·西铭》)。洪秀全也提出了“凡间皆兄弟”的命题,以此团结民众,反抗封建阶级的压迫,建立“太平天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