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避假借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回避假借法语出自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卷21):“自汉以来,作文者即有回避假借之法。”其实,汉之前周人记孔子语而晓此法。《易·乾·文言》“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先总说“进德修业”,后分说。一说忠信进德,一说“修辞立其诚”,为了回避“修辞”之“修”,改“修业”为“居业”。又如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版书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有奇字素(平时)无备者,旋(立刻)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文中“瞬息”即“转眼之间”,“可成”与“可就”是同义词,前文用“瞬间可就”,后文用“瞬间可成”,意思一样,只是为了回避同字句出现的单调枯燥之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