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鹘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回鹘髻隋唐妇女发型之一。唐代皇宫中有此种发髻。《中国古代服饰史》所载发图八、二五、二六,均为吐鲁番出土发型,或保留回鹘髻的余韵。 回鹘髻西北一种少数民族发髻。高髻的一种。唐朝受回鹘族风俗影响,贵族妇女除喜穿回鹘装外,还梳回鹘髻。其发式是将头发束结于顶,挽成椎状的髻式,上戴缀满珠玉的桃形冠帽,只露出扎有绢带的髻根。《新五代史·回鹘传》描写: “妇人总发为髻,高五、六寸,以红绢囊之; 即嫁,则加颤帽。”《旧唐书·回纥传》载明,长庆二年 (822),唐朝太和公主远嫁回纥时 “时解唐服而衣胡服”,戴“金饰冠如角前指”。唐朝宫中以回鹘衣装、发式为时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