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围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围棋

中国古老棋类游戏之一。对弈者用黑白子围困对方,以围地多少定胜负,故称围棋。也称弈。扬雄《方言》: “围棋谓之弈。”许慎《说文解字》: “弈,围棋也。”宋高承《事物纪原》引《博物志》曰:“尧造围棋以教丹朱。或曰舜造也。”此为传说,反映围棋起源很早。《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论语·阳货》、《孟子·告子》等,均以围棋作比喻,可见春秋战国时围棋已相当发展。汉代,围棋广泛流行。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都对围棋有所论述。《西京杂记》载,汉高祖戚夫人曾在“竹下围棋”。战国时有弈秋那样的“通国之善弈者”,汉代也有。《西京杂记》曰:“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魏晋南北朝时围棋蓬勃发展。三国魏邯郸淳《艺经》:“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唐代设棋博士、棋待诏,围棋流传更广。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发现唐代弈棋绢画,当地当时应已有围棋。围棋传入日本约在隋唐。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年间,日本国主子来朝,王子善围棋,皇帝命顾师言为对手。唐以后纵横各19道,共361个交叉点。宋代出现了张儗的《棋经》、晏天章的《元元经》等围棋专著。明代民间围棋盛行,并形成了流派。

围棋

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围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西汉扬雄《方言》载:“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有“……弈者举棋不定……”,可见中国古代围棋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约在隋唐时围棋传入日本,19世纪时传入欧洲。
日本奈良的博物馆“正仑馆”有中国唐朝皇帝赠送日本的棋盘和棋子。近百年来围棋得到很大发展。东京有日本棋院,大阪有关西棋院。此外,还有日本业余围棋联盟等组织。欧洲、北美洲围棋发展也较快。1938年,欧洲举行了首届欧洲围棋锦标赛。1978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2届欧洲围棋锦标赛中,中国首次访欧,围棋手聂卫平获得让子棋邀请赛冠军。
围棋为两人对局,用棋盘和棋子进行。棋盘为木制,略呈长方形。上面各画横竖19条平行线,构成361个交叉点。棋子圆形,黑子181个,白子180个,有对子和让子局之分。前者执黑子者先行,后者执白子走第二步。开局后,双方在棋盘的交叉点轮流下子,一步棋只准一子,下定后不再移动位置。招法复杂多变,运用做眼、点眼、劫围、断等多种技术和战术吃子和占有空位,制胜对方。通常分布局、中盘、收束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重点走法。终局时,将实有空位或再加上子数计算,多者为胜。围棋手水平以段位来划分,早在唐代开始提出“围棋九品制”,后传到日本为九段制。中国从1956年起把围棋列为国家体育项目。中国围棋全国比赛由国家体委主办,轮流在各省、市举行。比赛分组有男子个人、女子个人、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和少年儿童组。少年儿童围棋赛始于1960年,每隔1~2年举行一次。
1979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1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中国围棋选手聂卫平荣获冠军。1982年3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国际围棋联盟,中国为该联盟成员。目前,围棋正逐步走向“国际化”。至1982年止,亚洲、欧洲、北美洲开展围棋活动的国家已达30余个。

围棋

传统棋类游戏,大约产生于东周,春秋时已盛行。古称“弈”,别称“烂柯”。传说围棋是尧所造,或说是舜因儿子商均愚笨,为教他而造。围棋由方型棋盘(古称“枰”)和黑白两色棋子组成。棋盘由最初的纵横十一道线、十五道线,到汉魏时流行的十七道线,交错成二百八十九个位(交叉点);南北朝以后发展为纵横十九道线三百六十一个位,黑白棋子各一百八十枚,流传至今;十七道线的棋局仍在西藏地区流传,又名“藏棋”。围棋对子局由执黑子者先行;宋代始有让子局,上手执白子先行,双方轮流下子,一步棋只准下一子,下定后位置不再移动。终局时计算实有空位及子数,或单记空位,多者为胜。围棋棋路广、变化多,又符合古称“天地之象”的哲理,在《论语》、《左传》、《孟子》中就有最早的记载,特别是《孟子》中弈秋教徒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东汉马融在班固 《弈旨》 之后作 《围棋赋》,以用兵之道来说明围棋的下法,“先据四道”、保角依傍”、“缘边遮列”等着子法,与今下法相同。这是两篇最早的围棋论文。汉末三国时出现了严子卿、马缓明等“棋圣”,曹操、孙策、诸葛瑾等对弈能手。魏晋南北朝时,文人雅士又因其取寂静而用心思,将围棋称为 “手谈”、“坐隐”,成了消遣的工具; 梁武帝萧衍曾令柳恽编订《棋品》,分棋艺为九个品级。到了唐代,女子也有了下棋的爱好,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就出土有仕女围棋绢画;帝王中更有不少围棋爱好者,唐玄宗李隆基甚至在奔蜀避难时,也不忘带着国手王积薪同行。此时围棋已传入日本,并获得很大发展,现今日本奈良“正仓院”博物馆所藏精致的棋盘和棋子,就是当年唐朝皇帝赠送的。我国最早的围棋论著,当推北朝北周人(姓名不详)撰写的七卷《棋经》,记有诱证、势用、像名、释图、棋制、制度、辞记、人物故事等内容,现有敦煌卷子写本残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到了明代,民间围棋竞赛盛行,有了“冠军”、“国手”、“国工”等称号,并形成了多种流派,如京师派、永嘉派、新安派等。清代更是棋风盛行、国手辈出,至今围棋仍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活动。

围棋Weiqi

围棋始于中国古代西周,流行于战国时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汉朝时,围棋基本定型,棋盘上纵横17道线,两晋、南北朝时,棋盘已变为19道线。围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西汉杨雄《方言》载:“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有“……弈者举棋不定……”,可见中国古代围棋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约在隋唐时围棋传入日本, 19世纪时传入欧洲。
日本奈良的博物馆“正仑馆”有中国唐朝皇帝赠送日本的棋盘和棋子。近百年来围棋得到很大发展。东京有日本棋院,大阪有关西棋院,日本的专业棋手集中在这两大棋院中。此外,还有日本业余围棋联盟等组织。欧洲、北美洲围棋发展也较快。1938年, 欧洲举行了首届欧洲围棋锦标赛。1978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2届欧洲锦标赛中,中国首次访欧,中国棋圣聂卫平获得让子棋邀请赛冠军。
围棋为两人对局,用棋子在棋盘上进行。棋盘为木制,略呈长方形。上面各画19条平行线,构成361个交叉点。棋子为圆形,有对子和授子局之分。执黑子者先行,执白子者走第一步。开局后,双方在棋盘的交叉点轮流下子,1步只准1子,下定后不再移动位置。招法复杂多变,运用占地、围空、搏杀、做眼、点眼、断等多种技术和战术扩大地域,制胜对方。通常分布局、中盘、收官3个阶段,每一阶段有各自的特点和任务。终局时,以地界大者为胜。计算地域大小有3种方法,我国一直用计子法计算,将实有空位再加上子数计算,多者为胜。日本用计空法计算,将双方围起来的空位比较, 多者为胜。我国台湾还有一种“应氏计点法”。围棋手水平以段位来划分,早在南朝梁武帝开始提出“艺分九品”后传到日本为九段制。中国从1956年起把围棋列为国家体育项目。比赛分组有个人、团体和少年儿童组。少年儿童比赛始于1960年,每隔1—2年举行 一次。
1979年3月,首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围棋选手聂卫平荣获冠军。1982年3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国际围棋联盟,中国为该联盟成员。目前,围棋正逐步走向“国际化”。至1988年止,亚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开展围棋活动的国家已达30余个。

围棋

见“体育”中的“围棋”。


围棋

中国传统棋种。棋盘纵横各19道,共361个交叉点。棋子分黑白2种。对局分对子(又称“分先”、“互先”)和让子(又称“饶子”)2类。正式比赛为对子局,执黑先行,终局贴子若干。一般两眼者为活棋。终局计双方实有空位与子数之和,多者胜。起源甚古。春秋时即有文字记载。唐代传入日本。近已流传亚欧美30余国。国际围棋联盟1982年成立。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始于1979年,每年1届。1988年出现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1.台湾实业家应昌期创办的“应氏杯”赛,每4年1届。南朝鲜曹薰铉和中国聂卫平分获首届冠亚军;2.日本创办的“富士通杯”赛,每年1届。日本武官正树连获两届冠军。

围棋

是2人对局,在棋盘上布棋子去围争地盘,以所占实或空点位的多少论胜负的一种棋戏。围棋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戏之一。其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关于围棋的记载。先秦史官编《世本》中载:“尧造围棋”;晋张华《博物志》说:“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西汉《方言》曰“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卫国太叔文子曰:“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从古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在汉代中国各地已流行围棋,据《孙子算经》、马融《围棋赋》及《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的记载,当时已采用与现代相同的19道棋制。三国时期,已立围棋等级制度,“善围棋之无比者,则谓之‘棋圣’”。后又有将棋手分为“九品”的规定。唐代立“棋待诏”制,属翰林院,官阶同九品,设“习艺馆”,有经、史、书、画、棋等博士。唐代围棋不仅盛行于文人学士之间,民间也有高手,并且妇女也弈棋(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有唐代仕女围棋绢画)。“棋待诏”制自唐初至南宋,乃至元、明时代,延续数百余年,围棋可谓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明清时代,民间围棋竞赛盛行,并形成永嘉派、新安派和京师派,棋艺迅速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围棋得到进一步发展,从1956年起,围棋列为国家体育项目。全国围棋比赛由国家体委主办,比赛分组有男子、女子个人,男子、女子团体和少年儿童组。1980年,在北京举行了“陈毅杯”老同志围棋赛,一些老干部、民主人士和著名老科学家们参加了比赛。1962年11月成立中国围棋协会。隋唐时围棋传入日本,日本奈良博物馆“正仑馆”藏有中国唐朝皇帝赠送日本的棋盘和棋子。围棋在日本非常盛行,东京有日本棋院,大坂有关西棋院,还有日本业余围棋联盟等组织,围棋手按九段(相当中国古代九品)划分,围棋在日本号称国技。19世纪,中国围棋传入欧洲,欧洲围棋发展也较快,早在1938年举行首届欧洲围棋锦标赛,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1959年又恢复,每年举行1次比赛。目前开展围棋活动的有30多个国家,近年来,欧、美洲围棋显著得到发展,在美国每年举行全美围棋比赛,围棋手也按九段划分。1979年开始,在日本每年举行1次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目前围棋正逐渐走向“国际化”。围棋棋盘上面各画19条横、竖平行线,构成361个交叉点。棋子圆形,黑子181个,白子180个。开局后,双方在棋盘上的交叉点上轮流下子,1步棋只准1子,下定后不准移位。围棋着法复杂多变,以争围地盘,占实空多少来论胜负,运用做眼、点眼、劫围、断等多种技术和战术吃子和占有空位,制胜对方。通常分布局、中盘、收束3个阶段,每阶段各有重点走法。终局时,将实有空位或再加上子数计算,多者为胜。

围棋

徽派围棋是近代全国3大流派之一,以汪曙、程汝亮、方子谦、周东侯出名。歙县过惕生曾3次获全国冠军。民国初年,段祺瑞倡导围棋。“集思弈社”为合肥第一个棋坛团体。
1956年成立安徽围棋协会。1960年全国围棋比赛,黄永吉获冠军。周恩来总理曾指示说:“安徽围棋活动有成绩,应该多调一些青少年来培养。”陈毅到安徽,曾与新老棋手对弈。王汝南曾获全国少年冠军,6次参加中国围棋代表团访问日本,被选入国家围棋集训队。安徽围棋活动比较普及,地市级运动会均设有围棋项目的比赛。安徽一至七届运动会设有围棋项目的比赛。1982年至1988年间,合肥连续举行10届“庐阳杯”围棋赛,有数百名棋手获得定级段位。安徽5段以上的围棋手有:王汝南8段、车泽武6段、李星6段、王业辉5段、陶坚海5段、田小农5段。

围棋

围棋是棋类项目之一。围棋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先秦《世本》 曾载 “尧造围棋”。《博物志》 中也载: “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尧至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潜确居类书》 则载 “夏人乌曹作围棋”。至春秋战国,围棋已发展到一定阶段。
中国古代,人们常将琴、棋、书、画相提并论,把奕棋作为一种典雅而有益的游艺活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多以此为乐。汉末时已出现了早期的围棋理论,并开展过关于围棋意义和作用的争论,也涌现出严子卿、马缓明等高手,被称为“棋圣”。两晋南北朝时代更是围棋兴盛的时代。南阳市皇帝还曾三次诏令“品植”,效法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来评定棋艺。隋、唐时期,围棋继续流行。唐初的“内文学馆”(后改称“习艺馆”)就设有经、史、书、画、棋等博士,唐玄宗初又设置了翰林“棋侍诏”,作为侍从之职,官阶同九品。著名的棋侍诏王积薪还著有《棋诀》一书。宋代,棋手们在局部攻杀上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已有《棋经十三篇》(张拟著)、《忘忧清乐集》(李逸民著)、《玄玄棋经》(严德甫、晏天章著)等著名棋书问世。当时尤以刘种甫和李逸民较为突出。明朝时期,围棋更是突飞猛进。明末清初的过百龄,清初的黄龙士和徐显友,康、乾年代的范西屏、施定庵等一代高手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围棋的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们的对局,杀法紧凑,气势磅礴。过百龄所著《官子谱》,范西屏的《桃花泉棋谱》和施定庵的《奕理指归》、《娈理指归续编》等,更是围棋的宝贵资料。内容包括棋理、棋谱、攻杀、死活、收势、收宫等各个方面,至今一直受到中外棋界的普遍重视。
围棋在隋唐时传入日本。19世纪传入欧洲,进入20世纪,围棋在日本已非常盛行,高水平的棋手不断涌现。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已有很大发展。1979年在日本举行了第1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1982年又在日本成立了国际围棋联盟,使围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古时候的围棋曾有过13道围棋局和15道围棋局 (即13×13共169个交叉点),现在除中国西藏地区流行17道围棋局 (又称“藏棋”) 外,一般采用19道围棋局,即在棋盘上画横竖各19条平行线,构成361个交叉点。目前的棋盘多为木制,略呈长方形,总长16厘米,宽43.3厘米,厚3厘米以上。棋子为圆形,分黑白两色,黑子181个,白子180个。
围棋一般为二人对局,对局前需确定谁先走,先进一步执黑子,以后双方转流下子。棋子下在交叉点上,棋子下定后不得挪动或重下,已有棋子的交叉点不能再下,“禁着点” 不准下子。
❶ “气” 和吃子。一个棋子下在棋盘上,它的上、下、左、右以直线相连的紧邻的二至四个交叉点,其中的空点就是这个棋子的 “气”。同子相连,“气” 数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没有 “气” 的棋子要从棋盘上拿掉,术语叫 “提”,即被吃掉。
❷ “禁着点”。棋盘上任何一点,如某方下子后会使自己这部分棋子成为无 “气” 的状态,同时又不能吃掉对方的棋子。这种空点叫“禁着点”,“禁着点” 内不准下子。
❸“活棋” 和 “死棋”。对方无法吃掉的棋是活棋,比如一块棋有两个对方的 “禁着点”; 或已具备两个 “禁着点” 的条件。而凡是迟早会被对方吃掉的棋子都是死棋。比如,有些棋子虽然还有 “气”,但已无条件做成两个 “禁着点”。
❹ “劫”。在下棋中常会出现一方下一子吃掉另一方一子,另一方在提子处回一着,又吃掉对方对下的子,这样形成来回互提,永无终了之争。因此围棋规定: 一方提子后,对方不得立即回提,必须在另一处下一子迫使对方应棋,然后才能回提。这种特殊的提子方式叫 “打劫”。在别处下子,迫使对方应棋的一手叫 “寻劫”,对方在寻劫处应了一手叫 “应劫”; 如果对方认为你迫使他应棋的地方相对来说并不那么重要,他可以不应你的棋,而在打劫处填上一子,不再和你打劫,这就叫做 “粘劫”。
❺胜负和计算方法。二人交互下子,最终点地多者为胜。在互相先走的比赛中,为了抵销黑方先下一手棋的有利条件,可规定黑方贴若干子给白方以求平衡,贴子数一般为2 1/2子 (五目) 或2 3/4子 (五目半),
❻对局记录。正式比赛则应由裁判员记录,记录应在比赛进行中随赛随记,至终局时全部记完,平时对局,棋手可在终局之后根据记忆进行复盘记录。
❼终局,一局棋下到占完双方之间公共空点(单官) 之后,双方一致确认终局即为终局。在占完单官后,一方认为已经终局,另一方认为有棋可下,双方意见不能统一时,应通过续奕得出结论。
目前的大型比赛主要有: 中日围棋对抗赛、应氏杯围棋对抗赛、富士通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等。实力当数中国、日本、韩国为最强。

围棋

古代的一种娱乐技艺,又称弈棋。相传围棋为尧、舜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已普遍流行。秦汉时期,围棋亦流行于长安。汉初,围棋曾在宫中作为占卜祸福的工具。《西京杂记》载:戚夫人侍女贾佩兰言,宫中每年“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汉宣帝未登基前,多来往于五陵之间,曾与杜陵陈遂弈棋。《西京杂记》:“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或讥其费日,夫子曰:‘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汉代围棋之制,为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个着子点,子分黑白,象征阴阳,黑白子各一百五十枚。东汉时期,围棋被视作兵法之类。关中名士马融曾作《围棋赋》,曰:“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拙者无功兮,弱者先亡。”汉代围棋之制经魏晋一直流传至隋唐。

围棋

传统体育项目。唐刘禹锡任郎州 (今常德、桃源一带)司马时,在《观棋歌送儇师西游》诗中写道: 长沙男子东林师,闲读艺经工弈棋。”“行尽三湘不逢敌。”清道光年间,长沙贡生姜伯梅,当时称全国第二高手。湖南和平解放后围棋活动获得广泛发展。特别是80年代后,长沙市设有14个围棋室。衡阳、株洲等地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围棋活动。少年儿童围棋手迅速成长,1987年吴新宇获天津全国少年围棋赛冠军,罗洗河在“蜂花杯”国际棋童邀请赛中获“国际儿童棋王”称号。

围棋

围棋是棋类项目之一。围棋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先察 《世本》曾载 “尧造围棋”。《博物志》中也载: “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尧至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潜确居类书》则载 “夏人乌曹作围棋”。至春秋战国,围棋已发展到一定阶段。
中国古代,人们常将琴、棋、书、画相提并论,把弈棋作为一种典雅而有益的游艺活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多以此为乐。汉末时已出现了早期的围棋理论,并开展过关于围棋意义和作用的争论,也涌现出严于卿、马缓明等高手,被称为 “棋圣”。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是围棋兴盛的时代。南阳市皇帝还曾三次诏令 “品植”,效法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来评定棋艺。隋、唐时期,围棋继续流行。唐初的 “内文学馆” (后改称“习艺馆”)就设有经、史、书、画、棋等博士,唐玄宗初又设置了翰林 “棋侍诏”,作为侍从之职,官阶同九品。著名的棋侍诏王积薪还著有 《棋诀》一书。宋代,棋手们在局部攻杀上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已有 《棋经十三篇》 (张拟著)、《忘忧清乐集》 (李逸民著)、《玄玄棋经》(严德甫,晏天章著)等著名棋书问世。当时尤以刘种甫和李逸民较为突出。明朝时期,围棋更是突飞猛进。明末清初的过百龄,清初的黄龙士和徐显友,康、乾年代的范西屏、施定庵等一代高手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围棋的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们的对局,杀法紧凑,气势磅礴。过百龄所著 《官子谱》,范西屏的 《桃花泉棋谱》和施定庵的 《弈理指归》、《弈理指归续编》等,更是围棋的宝贵资料。内容包括棋理、棋谱、攻杀、死活、收势、收宫等各个方面,至今一直受到中外棋界的普遍重视。
围棋在隋唐时传入日本。19世纪传入欧洲,进入20世纪,围棋在日本已非常盛行,高水平的棋手不断涌现。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已有很大发展。1979年在日本举行了第1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1982年又在日本成立了国际围棋联盟,使围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古时候的围棋曾有过13道围棋局和15道围棋局 (即13×13共169个交叉点),现在除中国西藏地区流行17道围棋局 (又称“藏棋”)外,一般采用19道围棋局,即在棋盘上画横竖各19条平行线,构成361个交叉点。目前的棋盘多为木制,略呈长方形,总长16厘米,宽43.3厘米,厚3厘米以上。棋子为圆形,分黑白两色,黑子181个,白子180个。
围棋一般为二人对局,对局前需确定谁先走,先进一方执黑子,以后双方转流下子。棋子下在交叉点上,棋子下定后不得挪动或重下,已有棋子的交叉点不再能下,“禁着点”不准下子。(1)“气”和吃子。一个棋子下在棋盘上,它的上、下、左、右以直线相连的紧邻的二至四个交叉点,其中的空点就是这个棋子的“气”。由于相连,“气”数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没有 “气”的棋子要从棋盘上拿掉,术语叫 “提”,即被吃掉。(2)“禁着点”。棋盘上任何一点,如某方下子后会使自己这部分棋子成为无 “气”的状态,同时又不能吃掉对方的棋子。这种空点叫 “禁着点”,“禁着点” 内不准下子。(3) “活棋” 和“死棋”。对方无法吃掉的棋是活棋,比如一块棋有两个对方的 “禁着点”;或已具备两个“禁着点”的条件。而凡是迟早会被对方吃掉的棋子都是死棋。比如,有些棋子虽然还有“气”,但已无条件做成两个 “禁着点”。(4) “劫”。在下棋中常会出现一方下一子吃掉另一方一子,另一方在提子处回一着,又吃掉对方对下的子,这样形成来回互提,永无终了之争。因此围棋规定:一方提子后,对方不得立即回提,必须在另一处下一子迫使对方应棋,然后才能回提。这种特殊的提子方式叫 “打劫”。在别处下子,迫使对方应棋的一手叫 “寻劫”,对方在寻劫处应了一手叫 “应劫”; 如果对方认为你迫使他应棋的地方相对来说并不那么重要,他可以不应你的棋,而在打劫处填上一子,不再和你打劫,这就叫做“粘劫”。(5)胜负和计算方法。二人交互下子,最终点地多者为胜。在互相先走的比赛中,为了抵消黑方先下一手棋的有利条件,可规定黑方贴若干子给白方以求平衡,帖子数一般为(五目)或(五目半)。 (6)对局记录。正式比赛则应由裁判员记录,记录应在比赛进行中随赛随记,至终局时全部记完,平时对局,棋手可在终局之后根据记忆进行复盘记录。(7)终局,一局棋下到占完双方之间公共空点 (单官)之后,双方一致确认终局即为终局。在占完单官后,一方认为已经终局,另一方认为有棋可下,双方意见不能统一时,应通过续弈得出结论。
目前的大型比赛主要有: 中日围棋对抗赛、应氏杯围棋对抗赛、富士通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等。实力当数中国、日本、韩国为最强。

围棋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起源于中国,春秋时代即有关于围棋的文字记载,唐代传入日本。棋盘上纵横19道,共361个交叉点,两名选手各执黑白棋子对弈,执黑者先行,基本上有两个眼者方为活棋。终局将实存空位和子数相加计算,或单记空位,以多者为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