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规划guotu guihua是把国土(区域)作为 一个整体,制订出目标期内,国土资源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部署,包括自然资源的开发、生产总体布局的长远规划、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等。中心内容是规划生产的总体部局。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和消耗正以累进加速的比例增加,人口、自然资源、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严重破坏,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例如水资源枯竭、水质污染、沙漠扩大、水土大量流失、草原退化、森林覆盖面积减少、大气质量恶化、水旱灾害更加频繁等现象;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越来越少,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各地区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资源短缺的危机。因此在生态环境尚未严重破坏、有限的资源尚未完全枯竭之前,人类就应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作出周密、长远的规划。特别是在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科技、环境等问题都是互相交织、互相制约的,如果仅停留在对事物进行单独、个别的处理或安排,将会造成顾此失彼的严重失误。所以,必须对国土资源进行综合的规划。 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国土规划是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因而全球从本世纪60年代起就掀起了国土规划的热潮。苏联、美国、日本、朝鲜等国家都先后开展了国土规划工作。早期的国土规划都是从发展经济出发,而后去考虑地区的开发。如日本的 “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与 “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这样做的结果,促进了国土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但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扩大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别。因此从70年代中期以后,国土规划的目标从经济开发转向社会开发,如法国从第七个五年计划 (1976~1980) 开始规定国土整治工作重点从发展经济转向改善居住环境和人民生活。日本1977年公布的 “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目标的核心是保证人民有健康而文明的生活综合环境。国土规划的内容从单项的生产或资源开发转向综合开发; 从开发先进地区转向开发落后地区; 从短期开发转向长期的有计划的开发; 以经济发展计划为中心转向以地区开发规划为中心。 我国是从80年代初开始全面地、有计划地开始开展国土规划工作的。自1981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第97次会议决定在我国开展国土规划工作之后,到1987年的6年间,先后进行了30多个区域性的国土规划试点,并于1985年由国家计委着手组织编制了《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县的国土规划也逐步展开。 国土规划的类型,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国土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类。国土综合规划是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全局出发,在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部门国土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域发展的主要目标,制定全区发展的战略蓝图;专项规划包括部门规划和专题规划,这是国土综合规划的基础,侧重于用技术经济论证的手段,研究一个部门的内部结构、发展规模和布局。如水电开发规划,大江、大河的治理开发规划,工业规划,农业规划等。 国土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生产力及人口、城镇合理布局和环境治理保护的总体布署。具有地域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特点。 国土规划territorial planning对国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战略性方案。属于长远规划性质的战略规划。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遵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在对全国或一定地域范围的国土资源进行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订。要求最有效地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人口分布以及环境治理和保护等的相互关系。国土规划既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是区域性的。它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均属于地域建设规划,但国土规划中有关土地利用、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内容比区域规划更为突出,因而更具有远景性和战略性。 国土规划对国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对不同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部署,是四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四川中长期计划的重要依据。四川国土规划工作始于80年代,现已完成省内的攀西地区、川南地区、川西北地区及川东地区等综合国土规划和邛崃、旺苍、珙县等县级国土规划,以及跨省区的金沙江下游和乌江干流等国土综合开发规划。 国土规划国土规划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规划区的自然、经济、科学技术等条件,按规定的程序编制的全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国土开发整治方案。国土规划的任务就是要使全国和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国土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使生产力得到合理布局,使地区优势得到真正发挥,从而取得整个经济发展的宏观效益。 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国土规划的作用体现在这几方面: ❶通过国土规划全面掌握规划区内的资源状况,摸清资源条件对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可避免一些 “无米之炊” 和重复建设项目。 ❷通过国土规划可以认清规划区内的资源和社会环境优势,从而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地域分工向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推动规划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 ❸国土规划所提出的重大建设项目以及项目的前期论证,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❹制定国土规划可以促进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高生态环境效益。 ❺根据国土规划所进行的国土开发整治试点建设项目,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提高社会效益。 ❻国土规划从地域综合开发的角度,提出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环境整治的方案,对以部门为主提出的方案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较好地做到条块结合。 ❼国土规划对经济发展的总量平衡和重大比例有协调作用。 国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❶自然条件和国土资源的综合评价; ❷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和远景预测; ❸国土开发整治的目标和任务; ❹自然资源开发的规模、布局和步骤; ❺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布局; ❻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建立协调的地区经济结构; ❼交通、通讯、能源和水源等基础设施的安排; ❽国土整治与环境保护; ❾综合开发重点地域; ❿宏观效益评价和实施措施。概括起来说,就是资源的综合开发、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三个方面。 国土规划具有战略性、地域性、综合性的特点,这三个特点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综合地、集中地反映了国土规划的性质。战略性是指国土规划是一个超前性、方向性、框架式的规划,不是直接实施的规划。国土规划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布局作出重要决策,提前指明方向,在编制规划时,要有长远观点、整体观点和宏观控制的观点。地域性是指国土资源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开发利用的难易程度、开发方式和经济效益高低也不相同,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也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别; 国土规划要从各地区的具体特点出发,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将各项生产和建设布局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综合性是指国土规划不是单项的建设布局,而是各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在地域上的总体布局; 国土规划的综合性具有多目标、多因素、多部门、多层次的特点。 |